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习弓箭(第1/4页)  大晋狂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陷入绝境之时,心惊胆破,尤其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最是煎熬。</p>

    索性痛快一些倒也无惧。</p>

    想起那一夜的绝处逢生,段文、仆兰包括那些泼皮,无不是地狱走了一遭,恍若隔世。</p>

    其中有几人回去后神志不清,卧病在床,隔了许久才敢出门。</p>

    段文、仆兰是有学识之人,胆气倒也不错,这一点,冯雁大感意外。因此相隔几日见段文与仆兰竟来了学宫,心下佩服,急忙施礼。</p>

    二人好不容易舒缓的情绪,再次见到冯雁犹如重临地狱,吓得亡魂直冒,跌坐与地面。</p>

    冯雁露出和善的笑容,轻轻将二人扶起,稍作施礼转身离去。</p>

    二人相互搀扶着,看着冯雁远去的背影,双腿瑟瑟发抖。</p>

    “段兄,我……我想退学……”</p>

    西周时期,太学又名大学,天子与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辟雍和泮宫并不是纯粹的大学,这地方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等。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p>

    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西汉的博士多由名流充当,采用征拜或举荐的方式选拔;东汉的博士要经过考试,还要写保举状。由于博士属于朝廷命官,所以也有由诸科始进和他官迁升的。两汉挑选博士非常慎重严格,博士必须德才兼备,要有明于古今、通达国体的广博学识,具有温故知新的治学能力,应当为人师表,使学者有所述,又可以尊为道德的风范。此外,还必须具有足以胜任博士职责的专经训练和相当的教学经验,以及身体健康等条件。后来皇帝颁布的诏书又规定,任博士必须在五十岁以上。经过严格挑选,在大学执教的博士,一般来说质量较高,其中不乏一代儒宗学者。由这些人执教,对提高太学教学质量,起着保证性作用。</p>

    魏晋承袭汉制,严于择师仍是太学的主流。</p>

    秦国设立学校,称国子太学。</p>

    朝廷掌管文教的官员为太常,居九卿之一。</p>

    韦逞便是此学府之太常博士。其母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人称宣文君。</p>

    前些年,因时世多乱,所以礼乐散缺。周官礼注,找不到能够讲解的先生。后来打听到韦逞的母亲宋老夫人。她继承了父亲的学问,虽然恰逢乱世,但父亲所授并没有忘记。前些年,八十多岁时,眼未花。耳未聋,于是在宋老夫人的家里立了一个讲堂,教授一百二十余生员。隔了一层红色的纱帏去听讲。时称宋老夫为宣文君。</p>

    自从宣文君讲解了周礼以后,天下就很盛行了。</p>

    冯雁与麴瞻今日来到学宫,没想到竟不授课,而是做弓箭练习。</p>

    在学宫后侧有一片空旷之地,摆放有石锁、草人、箭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