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龙船(第2/4页)  大晋狂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偏安之所,在强大的军队面前其实很容易被攻取。任何被动的防御都不如主动出击为好。因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冯雁耐心地对娘子说道。这个年代有文化的人少得可怜,尤其女子更甚。难得见到一名才女,冯雁顿有好感,讲话也不再插科打诨。

    “郎君好见识!”若彤娘子不由开口称赞,对冯雁也升起了好感。这首诗

    不仅是有见地,而且有意境,有对政局清醒的认识。如今北虏侵犯,边关堪忧,当人人守护其责为国出力。

    一时间若彤美女静默不语呆呆的回味起诗句,沉吟片刻转头问向麴瞻:

    “这位小郎从何而来,这么小就熟知音律,真是难得。”

    “随父亲从西北之地秦国西平郡而来。”麴瞻少年落落大方道。

    “啊!这么远!”众人皆惊。就连冯雁也大吃一惊,曾经在白云寨山上碰到白胡子老人和一位中年人,与他们交谈时得知西平郡在秦国最西侧,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西宁市附近。“从那么远过来?咋来的?古代有这么好的交通吗?”冯雁暗自惊讶。

    “我父亲喜欢佛家教典,本来想去襄阳找道安师傅请教,无奈襄阳城被围正起战事,所以只好到了都城。”麴瞻作揖答道。

    “哦,原来如此,你父亲真乃有勇之人,竟能远道几千里拜佛求学,真是可敬。”若彤美女不禁微笑表赞。

    ……

    拿出一把古琴,若彤美女根据麴瞻的琴谱弹奏起来。

    秦淮河两岸青柳依依,和煦的暖风轻轻佛过,龙船划着轻波缓缓而行,悠扬的琴声滋养着双耳,一切尽是如此美好。

    连张大壮也闭目倾听起来。

    “好听,曲调悠扬,伴有民族风情,犹如踏青野游笙歌繁弦、雅聚兴弹牧民歌舞。”冯雁轻轻拍掌开口称赞。

    “兄台过誉了,小弟自幼喜欢音律,自然万物的声响皆有韵味,便是听那佛家梵唱也能听之入神。”麴瞻客气的答谢道。

    “麴老弟,你的这首曲子其实加快节拍更好,那样的话,边民围着篝火欢歌热舞的节奏感就更强了。”冯雁不客气的拍了拍麴瞻的肩膀笑道。

    “这……嗯?好主意。”麴瞻眼睛一亮兴奋说道。

    “神仙姐姐,你能加快节奏吗?”麴瞻急切的对着若彤美女问道。

    “好,我且试试。”说着,若彤美女加快了弹奏速度。果然,悠扬的曲风变成了欢快的节奏,听起来让人颇有扭动身姿跟着手舞足蹈一番的感觉。

    旁边的华衣女子此刻也为之一振,看向冯雁的清冷脸色也变得柔和起来。

    一曲弹罢,若彤美女也开口赞道:

    “麴小郎此曲确实不错。”扭头又好奇地看向冯雁:

    “原来冯郎君不仅能做得一首好诗而且还熟通音律?真让人刮目相看。”

    “这有什么?我这位兄弟作的歌曲简直是神曲,对!就是神曲,唱起来那叫一个痛快!”张大壮一脸的自得的说道,眉毛也跟着得意地翘起上扬。

    “哦?”

    “真的?”麴瞻与若彤美女同时惊异的看着冯雁。

    “嗨,我那是闹着玩的,与二位可不能比。”冯雁脸红。

    “冯郎君不必自谦,旁边这位兄台既然这样讲,那一定有过人之处,不如弹奏一首如何?”若彤美女说完就要让人将古琴搬过去。

    “这可不行,我不会弹,呵呵。”冯雁赶紧推脱,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冯大哥不会弹琴如何作曲呢?”麴瞻也愣住了,没见过世间有人不会弹琴竟会作曲的。

    张大壮此时可坐不住了,他也想不到自家十三弟在寨子里教了那么多好听曲子,竟然不会摆弄琴弦?

    “我来唱几句。”张大壮可不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