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鲁阳关(第1/2页)  大晋狂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站在木桌旁,一幅地图呈现眼前,上面山谷沟壑、陆路水道、兵营器库、江河湖泊、南北态势跃然纸上。

    木桌旁站立着十几名将领聆听着石越的发言:

    “天王已任命长乐公符丕为征南大将军,以荆州刺史杨安率樊、邓之众为前锋并嘱其余几地的人马会攻襄阳。我部先行至鲁阳关待命,等其余各部快至襄阳,我等便一起出动进而围攻。此去鲁阳关路途遥远,至少有八百余里的路程,所以大家务必储备好粮草饮水、配足武器弓箭、宿营器具,马匹与攻城器械也要携带,切不可疏忽大意。观尔等近日练兵颇有成效,吾深感欣慰。”

    “此乃我等份内之事!”十几名将领同声抱拳施礼。

    “嗯,此次会攻襄阳天王势在必得,汇集了如此多兵马,这些年还是第一次。”石越微笑说道。

    “石将军,区区一个襄阳何必派这么多人去?附近守军难道不成吗?”名叫商庆的将领询问道。

    “此言差矣,襄阳此地乃晋国重镇,不但有强军驻守且有沔水环绕,实属易守难攻之地,水战又不是我军强项,想要攻打下来谈何容易?”石越皱眉说道。

    韩复、顾山之、韩褀、祁昌、商庆、夜淳、侍卫张之定等人听后不由点头称是。

    “具体怎么围攻到时候再说,你等早做准备,三日后我选一万精兵开拔出发。”

    “诺!”众人抱拳领命。

    随后的几日,军营中呈现出一派繁忙得气象,各种战备物资陆续拉进军营,又被搬上由好几匹马拉着的大车上,然后用粗布覆盖并用绳索捆牢。众将士也收拾着各自的装备,有的人除了携带五日的口粮、水囊、随身武器,还有大大小小的包袱背在身上,只有一些离家不远的人身上的东西较少,他们把自己的私人物品和书信留给军营的留守管事,委托他们交给家人。军人出征就是如此,谁也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远行永远是古人的一大难题。

    同样作为“古人”的冯雁也在发愁,除了随身的众多物品,还有不少山上射杀的野味,这些玩意可是补充身体的重要能量切不能丢了,现在是冯雁长身体的阶段,指望军营的伙食是靠不住的。幸好有张大壮在身边承担了不少苦力,这让冯雁轻松了不少。小烈子已经被带去长安了,对此冯雁只能祈求上天眷顾自己的徒儿平安无事。

    鲁阳关原属楚国,在公元前678年至公元前656年间楚文王修筑了鲁阳关至鲁山分水岭段

    的楚长城---被称为长城之父、中国最早的长城。到了战国晚期楚顷襄王时(公元前298-前263年),为了备秦,乃从鲁阳关西向,沿伏牛山脉至翼望山。“北面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这是所说的楚长城北段。随后又不断扩展修筑,楚国最终修筑了长达数千公里的长城即楚长城。

    鲁阳关塞十分艰险,古人有杂诗描述曰:

    朝登鲁阳关,狭路峭且深。

    流涧万馀丈,围木数千寻。

    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凄风为我啸,百籁坐自吟。

    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

    朅来戒不虞,挺辔越飞岑。

    王阳驱九折,周文走岑崟。

    经阻贵勿迟,此理著来今。

    前八句描写鲁阳关一带险峻恐怖的形势,后半句描述了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异常激烈、倾轧屠杀司空见惯,张华、潘岳、陆机等著名文人也都因踟躅官场而死于非命,而张协却采取“经阻勿迟”的明哲保身态度,及时隐退,幸免于难。

    经过七八日的舟车劳顿,石越带领众将士终于到达了鲁阳关,又是将近两天的劳作众人才安营扎寨驻扎下来。

    好山好水好风光,看着眼前的鲁阳关冯雁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