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一流士兵二流指挥三流常凯申!(第2/2页)  抗战:别怀疑,我就是个刁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战指着地图上行州湾北岸的李家镇:“北岸除了金山卫外只有这里适合大兵团展开,但需要绕路才可以切断京沪铁路和公路。”

    “一旦等常凯申反应过来派兵阻击,鬼子的包围圈就形成不了,所以才会选择在金山卫登陆。”

    “只要国军没派兵防御金山卫,鬼子就不会改变登陆地点。”

    国军派兵?

    陆天自嘲的笑了笑,真是把常凯申想得太聪明。

    这个蠢货现在还幻想着九国公约,期待西方列强能调停战争。

    可惜西方列强都在沿用绥靖政策,对东方的这区域性战争选择当旁观者,根本没想过要调停。

    常凯申不知道淞沪会战注定会失败?

    发动淞沪会战本就有非常明显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以东海的战火转移华北华中的压力,从抗战的进程上来说,这一个战略意图也是实现的了。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会战中,倭国出动兵力余万,以九个师团配合余艘军舰,飞机架对东海发动进攻。

    而天朝则投入军队万余,死伤失踪者余万,毙伤鬼子4万余人。

    淞沪会战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给鬼子造成了较为沉重的打击,并且粉碎了扬言三个月灭亡天朝的口号,但是不得不承认,淞沪会战是一场非常惨重的失败。

    其实以国军较为落后的战术、装备以及单兵素质远不如倭国的情况下,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不过只要达到了既定战略目的,那就是一次成功的会战。

    可让人无奈的是!

    如果把战役分为过程型和决战型两种,以抗战这种规模的战争来说,不在敌我力量的转换完成之前,大多数战役都应该作为过程型战役。

    以完成己方的战略目标,在于既定战场给予敌人以相当的杀伤之后,就应该适时撤出战场。

    但是淞沪会战中,常凯申却犯了一个致命性错误,那就该撤退的时候不撤退,以至于导致错了最佳的撤退时机,再到正真撤退的时候由于准备不足,成了一窝蜂地乱跑。

    退出淞沪的几十万大军被打散,直接导致后来的金陵保卫战失败。

    一流士兵,二流指挥,三流统帅!

    “参谋长,你觉得我们能不能彻底消灭第十军?”

    p、求鲜花月票评价票支持

    。

    &amp;amp;bp;&amp;amp;bp;</p>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