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煤铁联营3(第2/3页)  1911再造中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思明说:“讲究大了。矿砂的铁含量必须达到百分之六十三以上才能入炉,高品位的铁矿石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拣选、粉碎就可以入炉了,低品位的铁矿石则没有这么好的命,得先将杂质筛选掉,再粉碎、磁洗,从一大堆矿砂中筛选出精矿,将品位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三,然后才能入炉……先不说别的,光是如何处理那海量的矿渣就够你头疼的。”

    陈其美笑:“也就是说,我们捡了个宝?”

    李思明说:“算是吧。”

    德国专家放下放大镜,说:“这铁矿石的质量很好,达到富铁矿的标准了。”

    李思明问:“如果全力开采,形成年产矿砂一百万吨需要多久?”

    德国专家说:“这里的开采条件非常好,运输也便利,只要你舍得花钱,三年之内就能达到年产一百万吨矿砂。”

    李思明笑了……不就是钱吗?他可不缺这玩意儿,你当他那一亿法郎的贷款是摆着好看的?

    此外还有一个储量达到五百万吨的矿体,表层剥离工作也进行了一半。这个矿体是李思明在去年投资承包下来的,花了一大笔钱,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剥离工作只进行了一半,徐州豪强就跳出来作妖,说开采铁矿坏了他们的风水,硬是把采矿人员给赶出了徐州,害得李思明损失了一大笔钱。李思明可是很记仇的,这次逮着机会,将徐州那帮跟自己作对的豪强来了个连根拔起。

    这个矿体肯定要开采的,事实上,早在一个星期前,矿体表层剥离工程已经重启,这次肯定不会再有人跳出来跟他谈风水问题了。

    总体而言,徐州地区的矿业虽说已经发展了近三十年,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却由于技术落后,设备极差,加上经营不善,压根就得不到利用。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自然是中国工业太过落后,需求很差,挖出来的煤都不知道应该卖给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1883年那场矿业股灾让中国众多正欣欣向荣的矿业公司一夜之间倒闭,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从此视投资矿业为畏途。官府拿不出钱来扶持,民间资本又对矿业谈虎色变,压根就不敢投资,徐州的矿业能红火起来才叫怪事。

    不过这对李思明来说倒是件大好事,白纸好作画嘛,徐州矿业差不多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他肆意挥洒,这可比对着一堆坛坛罐罐束手束脚爽多了。

    离开矿山,回到贾汪煤矿公司总部,稍事休息后,谈判开始了。

    李思明懒得跟他们废话,大手一甩,投下五十万银元收购贾汪煤矿公司全部资产,胡碧澄转眼之间就从老板变成了打工仔。不过胡老板对此倒没有什么不满,他独立支撑这个烂摊子这么多年,早就给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做梦都希望能有人接盘。现在接盘的人出现了,投下海量的资金买下整个煤矿公司,同时让他担任贾汪煤矿公司的总经理,不用再为资金、销路发愁,又能继续为发展徐州的矿业出力,何乐而不为?

    但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招募矿工六千人,全力开发贾汪、利国地区的煤炭;斥资一百五十万银元采购若干抽水、挖掘、抽风、输送设备,修建一条全长三十公里的铁路,与邳州铁路相连,以便于将煤和焦炭输送至运河,再经运河运往淮安、泰州、扬州、苏杭……力争在五年之内将煤炭产量提高至一百万吨!”

    “招募矿工四千人,采购挖掘、运输、钻孔、爆破设备若干,开采利国铁矿,同时修建铁路直通矿山,便于将铁矿石运送出来……投资五百万银元兴建选矿厂一座,炼钢厂一座,炼铜厂一座,年加工焦炭一百万吨的焦炭厂一座,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实现煤铁联营……”

    ————利国铁矿其实是个大型铜铁伴生矿,不仅有两千四百多万吨富铁矿,同时还伴生铜金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