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安故至狄道,再折回东的首阳县,蜿蜒至终点的平襄县上方。 呈现“几”字形。 如今,这段被风吹雨打去的残败遗址,也成为了大汉与河首羌人首领唐泛以及逆魏的疆域分割线。 将陇右豪族迁徙走后,丞相让士卒修筑萧关道、陇关道与渭水河谷等关隘时,也分遣各部兵马分散驻扎,扼守住防线。 郑璞便遣来此,乃是因望曲谷,亦是陇西与武都郡的分界。 望曲谷再往西,便是出了大汉疆域外,以参狼种羌为主的羌胡部落栖息地。 自从武都郡内的氐人部落皆被大汉编入户籍,以及大量巴蜀黎庶迁来定居后,就必须有一支兵马来扼守。以防那些不服王化的羌胡,趁势劫掠。 再者,杨霁已经前往了阴平郡,在太守廖化的倾力支持下,着手将阴平之西的白马羌变成大汉子民。 郑璞驻扎在此地,可随时沿着羌水进入白龙江流域,支援万一事有不顺的杨霁。 而姜维也率军随来,是因为他熟谙羌事。 丞相想让他试试,有无可能将那些羌胡也招揽为大汉所用。 不是编入户籍的那种,乃是雇佣他们作战。 与曹真的想法类同。 丞相也想着付出一些辎重,让第三方兵力去骚扰魏军的武威及金城郡。 其本意,同样为了大汉能安心蓄力备战,便处心积虑将魏军拖入战争泥潭中,拖缓魏军来攻打陇右的时间。 算是所见略同吧。 双方都知道,时间才是决定胜负的重点。 于大汉而言,如若能让魏军两年之内不兵出陇右,那么逆魏便再无可趁之机了。 只是这种想法不太实际。 以逆魏的国力,至多一年的时间,便可抽调出近十万大军,前来争夺陇右的归属。 毕竟逆魏的屯田世兵制,乃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 只要军户不绝,兵源便不缺。 一年的时间,也足够他们训练行伍之事了。 且逆魏再度兵出而来,必然行虚虚实实之道,分别进攻汉中郡、武都郡以及陇右。以人海战术,试探出大汉兵力防守薄弱处,再一举锁定胜局。 这是国力的差距,哪怕大汉有地利也很难抵消。 尤其是,为了将汉中郡打造成为粮秣之地,以及化陇右为进军前哨,大汉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巴蜀之地的库存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一旦战事持续三四个月以上,巴蜀之地的粮秣恐会陷入不支消耗之忧。 因而,素来谨小慎微的丞相,并没有将守住陇右的希望,寄托在逆魏的失误上。 利诱巴蜀豪族分户实边,用蜀锦茶叶结好羌胡部落,乃是增添陇右的守备能力,而非是对争夺时间裨益。 能否拉拢参狼羌参战,便是丞相争取时间的最后寄望。 亦是唯一的希望。 本来,让河首之地的羌人首领唐泛,从河关县的积石峡入逆魏西平郡骚扰才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湟水流域的羌胡部落异动难安,历来不臣于逆魏。 但唐泛拒绝了丞相的拉拢。 他效仿了昔日自号为“河首平汉王”的宋健,成为割据枹罕的新势力。 既不得罪逆魏,也不附庸于大汉,想以左右逢源的姿态待价而沽,在汉魏双方没有决出胜负之前,不做出选择。 虽说如此做法,是目光短浅的体现。 但却令人无可奈何。 毕竟如今汉魏双方,都不会遣兵去攻伐他,免得被对方所趁。 如此情况下,姜维便肩负了重任。 他归降大汉后,丞相待他堪称恩同再造,他亦有为匡扶大汉不惜性命之心。 只是有时候,决心并非成事的决定因素。 领军来此地将近两个月了,他频频进入望曲谷与参狼羌各部大酋谋事,却半分进展都无。 那些大酋,仅仅是对大汉的蜀锦及茶叶有兴趣。 兵出陇右去骚扰魏军,他们不想无端折损部落族人。 理由很简单: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频频起兵叛乱的先零种羌,曾经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