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策算攻伐,一喜研经考典。
郑璞、谯周二人,于所学所喜而言,看似当得“话不投机半句多”。
然人之际遇,若倾心真诚相交,总能寻到相契及互裨益之处。
谯周熟谙六经,通天文,郑璞与之论时,常请教天文之识,为日后率兵征伐“晓天文、知地理”裨益。
而谯周则是,颇慕郑璞之思天马行空。
譬如字书《千字文》里胡乱杜撰的典故,竟诸事皆可寓教于乐,让谯周大为叹服,亦以此请教郑璞,裨益于自身州劝学之职。
且二人性情,颇能相容。
郑璞性虽刚却喜作谑,谯周性情推诚而达变,皆不拘小节,且年齿相近,故能同乐。
因而,郑璞亲自送帖请之,谯周无有不赴之理。
且来时颇速。
翌日,晨曦方破晓,梳洗毕的郑璞,甫一提剑,正想于厅内演武健体,竟见谯周步履缓缓,被扈从郑乙迎入小宅来。
见郑璞持剑,他笑容潺潺,反倒先作戏谑言,“嗟乎!不想郑家子待客,竟提剑以迎邪!”
亦让郑璞拊掌大笑,戏言回道,“然也!我剑颇利,上可为国诛不臣,下可斩无礼如谯家子者也!”
言罢,递剑于扈从郑乙,便伸手虚引,请谯周入厅内。
且行且问,“允南兄来赴如此早,莫非今日休沐邪?”
“然,我今告休一日。”
微微颔首,谯周感慨道,“自子瑾去岁随征,你我已一年未谋面矣!昨日子瑾来邀,我心甚喜,故来访甚早,却是有扰子瑾习剑了。”
“何来有扰之说?”
入厅内后,请谯周入座的郑璞,冁然而笑,“剑随时可习,但能与学富五车的允南兄坐论,乃幸事也!二者焉能相提并论邪?”
“且止!且止!!”
无奈垂头微摇,谯周抬手虚按,“子瑾莫再谑笑于我。”
“呵呵~~~”
郑璞齿牙春色,转为叙话久别之谊。
二人叙了一阵闲话,郑璞才敛容,拱手轻声谓之,“允南兄,实不相瞒,我今日之邀,一者乃你我阔别已久,甚思渴之;另一则是有事想劳烦允南兄帮衬。”
“子瑾此言差矣。”
闻言,谯周亦
肃容,佯作恼色,“我与子瑾,乃君子之交也。我亦尝闻,友者,同道之辅也。子瑾若有事需我辅之,径直言之便是,何出劳烦之言邪?”
“善!”
郑璞击案而赞,笑逐颜开,“允南兄有先贤之风也!”
语罢,凭案起身,请谯周步往书房而去。
步履缓缓时,郑璞探首而来,低语说道,“我知允南兄潜识内敏,耽古通史,是故想请兄代笔署文章数篇。无需辞藻华丽饰之,但求目不识丁者,听罢知其意即可。”
呃?
谯周脚步一顿,扬眉而顾,见郑璞面无谑意,方颔首称好,拔步携行。
于心中,却有匪夷所思之感。
先言我耽古通史,却又声称求目不识丁者听罢便明?
岂非前后相悖邪?
待入了书房,被郑璞请入案,方明了。
因案几之上,已然铺陈数竹简,皆已录卷名,而未着笔书其文。
逐一目视,依次为“固节牧羊十九载,茹毛穷海终不屈”、“单兵守疏勒孤城,十三将士归玉门”、“身虽匈奴子,誓封汉家侯”、“顾命忠节,七世不衰”。
学通古今的谯周见了,无需作思绪,便知此四卷书所言何人。
其一,乃是苏武,为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尝被武帝拜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