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掌柜的故事(第1/2页)  漠煌密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别说一个条件,只要好汉们愿意把帮我一把,就是十个条件,我郑隋也通通答应。”

    瑞祥斋掌柜的好不容易找到手串的蛛丝马迹,当然不愿意放弃,这倒是让我感觉自己在趁人之危,为了减轻罪恶感,我连忙解释道:“掌柜的,我们可不是趁火打劫的强盗,一个条件就够了,我们想跟您一起去把手串还回去。”

    这掌柜的看样子不是不靠谱的人,如果是他真的卖错了别人的东西,肯定要登门致歉,我跟着他一定能找到当初丢手串的那个人。

    “这……您几位看着也是实诚人,我也就不瞒着几位了,我得罪的人来头可不小,传闻家族历史可追溯到隋唐五姓七望中显赫的一支,您猜是哪支?”

    我历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姓中最显赫的莫过于陇西李氏,毕竟创造万国朝觐的盛唐气象就是李渊父子,我脱口而出:“陇西李氏!”

    “那您可算是说对了,我得罪的人叫李秉壹,是公潮岛李家的千金,这件事说来话长,我来慢慢跟您说,您几位先请坐,我给您沏茶去。”

    趁着郑掌柜沏茶的功夫,我和川子、阮兴交换了一下眼色,我们当初一直都在想究竟有什么李唐皇族会葬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东南诸岛!

    现在看来已经有了眉目了,而且这百年大族直接跟昆仑神木联系在一起,不得不说天机离奇,居然让我们捡了个大漏,只要郑掌柜把他的故事说完,我们对昆仑神木的行踪,也会有进一步的线索。

    郑掌柜拿着紫砂壶雨后龙井,给我们各自倒了一杯才开始叙话:“您别嫌我这茶不好,从老家带来的,多少吃一点家乡味道。”

    “这件事,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郑掌柜喝了一口雨前龙井,慢吞吞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叫郑隋,祖籍湖广,我爷爷带着我爹来东南亚时,民国刚开始还没几年,清王朝灭了以后各地都乱起来,他老人家觉得这是唐末的藩镇割据,且要乱个几十年呢。我爷爷担心我家从前清攒下的古董字画被搜刮,为了家族生计繁衍考量,决定带着家当移民。

    那时候他老人家选过很多国家,但都不合适,霉国鹰国欺负过清朝,得国又闹一战呢,珐国倒是合适,可我全家去那儿干啥,又不会说人家的话,还吃不惯人家的西餐牛排,所幸八国列强都不去了,免得上赶着受气。

    后来我太爷爷的朋友跟他说,菲国虽然是鬼佬儿的殖民地,但那地方都是和咱们一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东亚人,虽说不是同祖至少同种,最关键的一条原因是民国各省内乱,民间兴起下南洋,很多不想离祖坟太远的华民早就迁移到东南诸岛,我们郑家要是去了,不用担心生计和语言。

    我太爷爷脑子一热,一拍脑袋就把全家的田产、地契、铺面啥的全卖掉,带上古董字画和文玩玉器,乘坐一艘前往东南诸岛的邮轮来到菲国。

    我家在湖广就是开典当行和古董行起家,在菲国站稳脚跟后,又做起老本行开了很多瑞祥斋的铺子,除了这浮桥古玩行外,在菲国其他华民聚居区也有几间同样的分号,他老人家死了快五十年了,这几间古董铺子从我爹手里传到我这一代,从来也没因为看走眼被人砸窑,这名声全砸我手里了。

    郑掌柜一提起这件事,免不了要捶胸顿足,他惋惜片刻,又接续上前面的话!五年前,我在瑞祥斋浮桥市场的铺子迎来十年店庆,那几天忙的我是晕头转向,只好让我那活计先照看着外面的古董摊子,百密一疏,还是让我赶上蠢事了,我事后才从伙计嘴里知道全程:

    他看摊子时候碰到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小丫头,这小丫头一看就是个高年级学生,她站在我那摊子前驻足不前,伙计问她要买什么,这丫头说不买东西要卖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