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郭崇韬父子被杀(第2/3页)  木匠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p>

    李继岌对这类说服工作没有把握,便召掌书记李崧来处理此事。李崧是饶阳人,自幼聪明过人。十多岁时写的文章,非常不错。周围的人看了,都觉得他是一个天才。李崧的父亲怕把儿子埋没了,就找了同族中最有学问的堂兄给他当老师,并介绍说道:“这孩子生来骨骼清奇,将来应该大有前途,就仰仗兄长多多教诲了。”</p>

    李存勖称帝后,让儿子李继岌遥领成德节度使。李崧进入李继岌幕府,任参军从事。由于他出众的文才,和敢于毛遂自荐的精神,得到了卢质、冯道的称赞,很快成了魏王府第一号幕僚。李继岌的奏疏和文告,基本都是由李崧代笔。</p>

    李崧了解到刚发生什么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顿足说道:“现在大军远在京城三千里外,没有皇上的诏书,便擅自诛杀大將。殿下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就不能忍一忍,到洛阳再说吗?”</p>

    李继岌听了李崧的话,有些后悔道:“你说得也对,可现在反悔也来不及了。”这推卸责任的事情只能交给李崧了。李崧多才多艺,马上召来几个最亲信的书吏。他们一起上楼,把梯子撤了。几个人临时伪造了一份假诏书,盖上李崧用蜡仿制的假中书省印。这样一来,杀郭崇韬就变成李存勖圣旨的决定,可以稍稍平息士卒的不安。</p>

    这六万大军是由数镇降兵拼凑而成,并不是李从袭口中的“郭氏之党”。郭崇韬发财的时候,也没怎照顾他们,众人多有怨气。等到郭崇韬被杀,将士们虽然非常震惊,但为他伤心或抱不平的人不多。郭崇韬的幕僚们树倒猢狲散,人人怕祸及自身,大多逃走躲了起来。</p>

    只有一个叫张砺的掌书记不避嫌疑,来到前蜀东宫,找到郭崇韬丧命的地方哭悼。这一幕正好让来见李继岌的任圜看到,认为张砺有节义,不是墙头草,便将其收入自己幕下。</p>

    任圜到李继岌驻地,是因为李继岌打算让他代替郭崇韬,处理军务。任圜原本要留守成都,等待孟知祥。如此一来,只能再次向后推迟班师回朝的时间。</p>

    直到正月十一日,新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达成都。他马上安抚军民,犒赏将士,蜀地人心稍为安定。被一拖再拖的班师,总算可以施行了。六万大军中的少部份被留在蜀地,大部份起程北上。</p>

    由于洛阳到成都间的距离过于遥远,消息传递得太慢。郭崇韬在大祸临头之前,对自己危险的处境非常不清楚。但是在离洛阳不太远的河中,另一位免死铁券获得者李继麟,对自己和郭崇韬正在恶化的环境,就要清醒的多。</p>

    李继麟的麻烦,始于礼尚往来。也就是李存勖身边得宠的伶人、宦官们把想要的礼单开出来,送到河中。李继麟负责把上边内容转化成实物,再送回洛阳。最初,李继麟对李存勖身边那群心腹的索贿比较配合,他们一张嘴,这边就掏钱。</p>

    但是河中距离洛阳太近,伶人、宦官们无论谁出京公干,都会顺便去河中打打秋风。他们一拨接一拨的,宛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尤其是掌握着监督诸臣之权的景进,更是把河中看成了聚宝盆,三天两头就派人光顾。</p>

    没过太久,李继麟开始心疼自己的钱了。何况不管论爵位、官职,或是对国家的功绩和享受的荣誉,自己都比李存勖身边那班伶人、宦官们只高不低,没理由怕他们!于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