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李璟迁都洪州城(第2/3页)  木匠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兵老师,形势非便”。指出采取步步为营、屯兵不前之策,会导致军队疲惫,不利于战事的发展。</p>

    结果数月之后,留从效的担忧成了现实。后周在紫金山击溃了十万南唐大军,边镐、许文稹被俘,朱元投降,南唐败得一塌糊涂、损失惨重!南唐尽失在淮南的地盘,败局已定。</p>

    留从效开始感觉到,南唐这个江湖老大已不是那么牢靠了。说不定哪天他就会被实力超强的后周王朝所吞并,为了确保泉、漳两州军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必须寻找新的政治靠山和大树来倚靠。毋庸置疑,后周就是留从效所选择的政治靠山和大树!</p>

    当然,干这种脚踩两只船的事情,讲究的是隐蔽秘密。自然不能让南唐发现,留从效任命衙将蔡仲赟扮作商人,暗藏帛书文件,取道湖北,至汴梁,向后周皇帝柴荣送礼示好。</p>

    从公元958年五月之后,南唐和后周停战,并达成议和。李璟将所有淮南土地全部割让给后周,并取消帝号,自称国主,甘愿成为后周的附庸国。从此之后,南唐再也没有皇帝、没有年号,只是一个国家而已,所有年号均用中原王朝的年号。</p>

    连南唐都成了别人的附庸、小弟,留从效从内心深处鄙视李璟。看来到了彻底改换门庭的时侯。黄禹锡,是福建惠安县人,王审知妃子,龙启皇太后黄氏之族人。王氏闽国时期,他曾担任过校书郎,德高望重,名闻于闽国和南唐。</p>

    留从效当上清源军节度使之后,看中了黄禹锡的名望,特地请黄禹锡到泉、漳任职,授检校尚书兵部员外朗。凡是重要的军国大事,他都和黄禹锡商议,黄禹锡俨然成了留从效手下的头号幕僚。</p>

    留从效和黄禹锡都认识到:大统一的历史趋势已是不可避免。为了泉、漳百姓的命运考虑,不可逆天而行,必须迅速向后周王朝依附称臣。后周显德六年,黄禹锡亲自出马,持上表奏章,从偏僻小路绕道南唐至后周汴梁,代表清源军向后周柴荣表示称藩称臣,同时希望可以在汴梁设置清源军的府邸。</p>

    柴荣对于留从效的自觉态度十分满意,丰厚赏赐使者黄禹锡,赐书给予留从效嘉奖。但是对留从效依附称臣的要求,柴荣却选择了温柔的拒绝!他的理由是:你原本是南唐的臣子,而南唐刚刚和我们后周达成停战协议,又是割地、又是送礼。如果我们这个时侯接受你们的要求,等于不守信用,挖人墙角,所以你们还是继续臣服南唐,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p>

    在柴荣那里碰了个软钉子,留从效无可奈何,只能继续选择南唐称臣。显德六年六月,黄禹锡从后周出使回归清源军后不久,英明神武、年富力强的柴荣居然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继承后周皇位的,是柴荣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p>

    留从效密切关注着后周王朝的皇位政权交替,郭威和柴荣连续让他看走了眼。年幼的柴宗训,显然不具备一统江湖的能力。留从效突然间对后周王朝是否有能力一统天下,产生了严重的怀疑。</p>

    当然,中原的皇位更替和留从效关系不大,留从效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表面臣服南唐,暗中示好中原王朝。只要出现一统天下的英主,便选择主动归顺,保障泉、漳两州百姓的命运。</p>

    留从效的疑虑很快便烟消云散,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般,小柴宗训管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