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赵匡胤黄袍加身(第1/3页)  木匠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柴荣在藩镇之时,很注意韬晦。等到他即了皇帝之位,在高平大破北汉入侵之敌,人们才开始佩服他的英勇神武。他统率军队,纪律严明,没有人敢违反,攻打城池,面对敌寇,飞石流矢落在身边,别人都惊慌失色而柴荣面不改色、镇定自若。柴荣应付机变决定策略,往往出人意料之外。他又勤勉治国,各个部门的簿籍,过目不忘,发现奸人粉碎隐患,洞察秋毫犹如神明。闲暇之时便召见儒生文人诵读前代史书,商榷其中主旨大义。生性不喜好乐器、珍宝一类东西。

    柴荣经常说先帝姑息惯养,以致酿成王峻、王殷的大恶,致使君臣的情分有始无终。柴荣对百官群臣有过失就当面对质斥责,能服罪改过的话,就会赦免他,有功就重赏他。文武人材一齐任用,各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众臣无不畏服他的严明而又怀念他的恩惠。所以柴荣能攻破敌国拓广领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然而柴荣使用刑法过于严厉,百官群臣奉职办事稍有做得不好的,往往被处以极刑。即使平素再有才干名望,也没有一点宽容,不久自己也觉后悔,最后几年逐渐放宽。去世之日,四方远近都哀悼仰慕他。

    后周柴宗训元年,镇、定二州向后周朝廷上报紧急军情,说道:;北汉国主刘钧,勾结辽兵准备入寇中原,他们的声势极大,请朝廷速发大兵防御边疆!柴宗训还不过是个小孩子,只知嬉闹玩耍,哪里晓得甚么紧急事情。符太后闻报,急忙召来范质等人商议。范质上奏说道:;都点检赵匡胤,平素忠勇绝伦,可令他作统帅。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骁勇善战,可令他作先锋。再命其他各镇会集北征,全部听从赵匡胤的调遣。由他统一事权,定然可保无虞。

    符太后也不过是一个拿年轻女子,又是刚刚入宫不久,自然没有什么主见。太后当即准奏,即命赵匡胤率军北征;慕容延钊带着前军,先行出发。慕容延钊领命之后,挑选了一些精锐士卒,当日就起程离开京城。找匡胤调集各处镇守的大将,比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人,陆续到来。

    赵匡胤这才发兵,逐队出发。当时,因为国君年纪幼小,人心疑俱不安。宫廷内外私下有推戴赵匡胤为天子的意向,京都之内盛传:;将要在发兵出征的那天,会册命点检为天子。因此士民百姓人心慌慌,商议着逃避战乱。惟有宫廷内安然如故,全不知晓这些。

    赵匡胤率着大军前进,看看已到了陈桥驿,天色已晚。赵匡胤便令各军安营扎寨,住宿一夜,次日凌晨再进军。前部有散指挥使苗训,此人号称通晓天文。这时他独自在营外立着,仰望云气。旁边走过一个人,向他问道:;苗先生!你在这里看什么?原来苗训素习天文学,凡遇到风云雷雨,都能事先预料,就是国家的灾祥,又往往预言准确,因此军中呼他为苗先生。

    苗训见问他的人是匡胤麾下的亲吏楚昭辅,便用手指向西边说道:;你没有看见太阳下面,又有一个太阳吗?楚昭辅仔细远望,果然看见太阳之下又有一个太阳。既不久一个太阳沉没了下去,只有一个太阳现出阳光,格外明朗。太阳旁边又有紫云环绕,果然是祥光彩丽,乾德当阳,过了好一会方才落山。

    楚昭辅很是惊异,问苗训道:;这主什么吉凶?苗训说道:;你是点检亲人,我不妨与你实说,这便叫作天命,先消失的阳光,应验在周廷。后来出现的阳光,是应验在点检的身上了。楚昭辅又问道:;何日才能得见实际效果?苗训说道:;天象已现,就在眼前了。说着,两人一起归营。楚昭辅免不得转告别人,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军中都是大为诧异。

    都指挥领江宁节度事高怀德首先倡议说道:;如今主上新立,而且还是年幼之人,我们现在身临大敌,虽然肯出死力,又有何人知晓?我们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