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热眼旁观(第1/3页)  我的逆袭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修常道:“这一点我是在钱穆老先生的《华夏历代政治得失》中看到的,他说道,从汉朝起,便提出耕者有其田,废除了井田制,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私有,因此上土地可以被农民自由支配,当然就可以自由的买卖了。这么一来,问题就出在土地可以自由的买卖上,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农民们靠天吃饭,一旦经济出现困乏,农民们为了活命,就不得不把属于自己的土地卖出去。于是,所谓‘土地兼并’就形成了,本来拥有土地的农民,却变成了佃农。而地主对佃农收取很高的租费,甚至达到二分之一的地步。虽然政府的税费不重,但是只是便宜了地主,佃农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而且自己身上的重担反而变本加厉。于是农民起义,动乱连连,等到天下平定,又开始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如此,有产者变成无产者,无产者又通过斗争,变成有产者,如此周而复始,一直循环了两千余载。因此上,华夏的历史,真的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土地和农民的历史。”

    苏起章听了,又惊又奇,惊他阅读涉猎广泛,奇他又绝非泛泛而读。刚才所说的内容,只能是细心阅读后,理解消化,再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的。

    他此刻再也不觉得时间已晚,而是来了兴趣,接着问道:“那么,怎么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

    周修常道:“如果放在封建时代,便永远也改变不了。能改变这一让无数古代政治家头疼不已的情况的,只能是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崛起。刚才我说过,土改其实并不是一定要进行的,但是因为软弱的民国政府实在是无所作为,把农民们逼到了不土改不行的地步。但,刚才我又表述过,光是土改,仅仅数十年后,便会再次发生土地兼并,再一次产生佃农,再一次农民起义……所以,要想真正的解决农村和土地问题,唯一的路径就是打造一个健康完整的乡村工业体系,让农民的收入稳定下来,并逐步增加。”

    苏起章听了,不禁点点头:“不错,只有工业化,才能走出封建时代的怪圈。”

    周修常接着道:“所以说,新华夏政府之所以能够成功,恰恰是因为此。而不仅仅是平分了地权、人人有其田这么简单。虽然现在农民还在缴税受苦,但只要沿着工业化的道路走下去,不远的将来,农民的收益终究会大幅度提高,否则不过永远是靠天吃饭,一辈子辛苦又受穷。再看看我们的课本,只顾着批判旧时代的地主恶霸,而这样一个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却语焉不详。所以末学深刻地感悟到,在如今这个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接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信息,并推导出各自不同的结论。那么,谁掌握得信息多,掌握得快,谁就能脱颖而出。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掌握了什么样信息,就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好比如老一代政治家所讲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是末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读书感悟,请苏叔叔指教。”

    “嗯嗯嗯……”苏起章此时扶额沉吟,听到周修常说“请指教”,他只是嗯了几声,下意识地说:“不敢,我得要你指教我了……”

    刚才周修常的最后几句话让他感触颇深,他也不是不知道,现在官民沟通方面好似有层层阻碍,一些社会舆情不能及时查知,更有很多官僚者,作害群之马挑拨离间。而且,周修常的话中,似乎另有所指。

    苏起章道:“周同学,你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嗯……”他沉吟了一下,接着道,“那么,你一个学生,又想如何来谈谈你并没有机会去‘实践’的钢厂问题呢?”

    周修常道:“调查农民,并不一定要做一个农民,而是委身其间,形影不离,耳濡目染;但同时,又必须置身事外,冷静观察,所谓‘热眼旁观’是也。只有‘热眼’,才能观察细节,有微观佐证;唯有‘旁观’,才能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