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2章 突围计划(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向南,渡过莫河,利用河流阻止敌人的装甲部队,然后绕过杜尔加布尔,向西撤退。”

    虽然兰契已经对这场战争不抱希望了,但是身为主帅,他还是在干着自己的本质工作。

    事到如今,反攻什么的他已经不抱希望,他只想着把这些部队带出去。

    能够带出十万人他都满足了,带十万大军回到德里,还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掌握一丁点资本。

    在兰契看来,接下来除了向大华投降谈判,莫卧儿帝国已经没有了其他出路。

    继续打肯定是打不赢了,莫卧儿帝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即便是某一场战役打赢了,也改变不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更何况,他们现在是连一场战役都打不赢。

    虽然,在莫卧儿的高层中,有个战略家提出了持久战的概念,建议把所有的正规军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和山区,进行游击战。

    以不断骚扰华军,截留税收,破坏基础设施为主。

    以游击战牵制大华大量驻军,增加大华在印度的统治成本。

    只要持续几年,就能让大华在印度的收益远远低于支出。

    到时候,华军或许有可能会因此放弃这片地方。

    如果华军不放弃,他们再选择去和大华谈判,也更有谈判资本。说不定只需要割点地方加点赔款,就能保全莫卧儿帝国的独立。

    这种战略思想,从理论上来说是行得通。

    毕竟莫卧儿帝国很大,足足有四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大华想要把每一个地方都稳住,需要的军队是海量的。

    就大华目前在印度的二十多万军队,远远不够分。

    别说是二十万,哪怕是一百万大军,撒到这一片土地上,也就跟沙滩上的一堆沙子差不多。

    而要养活海外的一百万军队,需要的钱财无法估量。

    如果大华靠残酷的剥削印度百姓来养活那些军队,则是正中他们的下怀。

    激起了民怨,大华在印度的统治更加困难。

    而且,在印度布置的兵力太多,统帅还有可能选择独立。

    总之,只要实行游击战,持久战,他们反败为胜的机会还有很多。

    但是,在兰契看来,这种战略其实根本不行,完全脱离了实际,是一种空想主义,是莫卧儿高层一厢情愿的想法。

    因为这种战术,其实非常依赖全国的普通百姓。

    无论是补给,还是伤员,情报,甚至包括隐藏。

    这些都需要百姓的帮忙,游击队才能够坚持的和华军斗争下去。

    但是,百姓凭什么帮印军士兵?

    兰契虽然不是底层出身,但是在基层工作过,也在社会上工作过。他知道印军的士兵是什么鸟样,也知道印度的百姓对士兵是什么印象。

    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兵匪。

    对于百姓来说,华军士兵和印军士兵同样可怕,甚至,华军士兵还要稍好一些,至少他们纪律性好。

    而印军,只要失去了中央强有力的威慑,这些士兵就能立马化身恶魔,展露出他们最可怕的一幕。

    到时候,百姓不向华军举报印军的行踪,那都是谢天谢地。

    指望百姓帮忙,那简直是做梦。

    兰契觉得,真要是实行这种战略,很大概率就是士兵下到农村各种烧杀抢掠,然后找个地方落草为寇,危害一方。

    而在这些纪律败坏,毫无人性的士兵的衬托下,华军反而会更像正义之师,那些百姓肯定会站在华军那一边,然后喜迎王师。

    有广大百姓给华军做眼线,游击战就是个笑话,行不通的。

    莫卧儿帝国此时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同时得了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