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8章 徐州站(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巡的第一站是滁州。

    滁州因为距离南京近,所以发展的还算不错。

    这里目前的主要经济支柱还是农业,其次便是药材种植,以及矿产开采。

    吴长庆和众人来到那些大型的农场,参观了农业机械的使用。

    收割机此时倒是演示不了,但是其他一些机械可以。

    而且,收割机也有人详细的介绍其使用方法,以及其效率。

    听到五个人配合,一天就能完成五百亩地的收割任务时,通行的官员们都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这种东西,绝对是国之利器。

    大华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才是根本。

    其他外国大使看到大华农业的耕种效率,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他们知道国内都在改革,都在追赶大华。

    但是看到大华的这些农业机械,他们就知道,追赶大华就是一个笑话。

    眼前这五个高素质的农民,一年种的粮食起码就可以养活一千个大华人。

    也就是说,一千个大华人中,就有九百多个不事生产,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创造。

    这种条件,其他国家根本比不了。

    他们一千人当中,至少要八百人在田里干活,才能养活所有人。

    剩下的两百人中,除去官员,商人,军队,基本上就剩下不了多少,搞科研的人口基数少,想出成果自然就难。

    几个西欧大使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绝望。

    这一刻,他们想要抱头痛哭,唱一曲同是天涯沦落人。

    除了农业,滁州有很多岩盐和石膏矿,岩盐可以加工成精细盐食用,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这些矿产,让滁州多了很多特色产业。

    吴长庆在滁州停留了一天,视察了下药材加工厂,并且做出了重要的指示。

    吴长庆表示,一个国家不能只有重工业,其他的农业,药材等行业同样重要。滁州要发挥特色优势,加大对药材行业的投入,不要盲目的去追求重工业。

    吴长庆特意说起这个事,主要还是因为大华现在有股重工业风潮,好像要想富就必须搞重工业。

    目前大华有很多地方都在盲目的追求重工业的建设,忽视了自身的发展条件。

    发展重工业哪有那么容易。

    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才储备,政府支持等等,缺一不可。

    暂时条件不成熟的地方,为了政绩而试图发展重工业,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

    这样不好,会浪费人力物力。

    得到了吴长庆的肯定,滁州知府刘炜松了口气。

    当初也有下属劝他,靠着离南京近的优势,选择发展重工业,说不能做出一番成绩,然后大家一起升官发财。

    但是刘炜知道,发展重工业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要获得朝廷的技术支持就没戏。

    申请技术支持的奏折都堆满了科研部,但科研部哪有那么多人来支持。

    技术支持不是送几本书过去就可以,还得派出相应的人才去。

    而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哪怕大华已经在大力培养,但也远远赶不上各地的需求呀。

    所以,那些发展条件不好的城市和地方,其申请自然就石沉大海。

    蚌埠,宿州也都有所停留,之后便是重点城市徐州。

    徐州如今的发展很不错,毕竟是首批十大扶持城市之一。在其他地方人的口中,徐州是朝廷的亲儿子,而其他地方则是后娘养的。

    这种抱怨也情有可原,徐州本来发展条件就好,偏偏还能得到照顾。

    在徐州开工厂,朝廷会派技术人员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