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3章 光棍福音(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兴四年,新年过后,万象更新。

    第一版的大华日报上刊登了一个喜讯。

    电力学专家费裕丰发明了手摇式发电机,成功获得稳定输出电流。

    在将来,这件事情必将会记录到大华,以及世界的历史书中,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意味着电力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接下来只需要用其他动力代替手摇,就能获得持续稳定的电流。

    人类距离用上电灯,用上电力,进入电气时代指日可待。

    只不过,在当下,这则新闻并不是特别多人关注。

    因为绝大部分的人,压根就不知道啥玩意叫电,更不知道发电机能有啥用,有多大的意义。

    而且,大华日报上,经常有某某东西被发明了出来。

    看的多了,也就没有新奇劲。

    更何况,大华日报上,比费裕丰发明发电机有意思的新闻多的是。

    比如,大华日报上就表示,上海有一批扶桑女人,经过培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话,可以和人正常沟通。

    凡是大华的单身汉,都可以前往去领一个做老婆。

    当然也不是没有条件,起码得有栋房子,总不能把别人领到荒郊野地。

    同时,也得有能力养活对方。

    这个,能够做到的单身汉还是蛮多的。

    朝廷给单身汉发老婆,不用彩礼,这绝对是永兴四年,最有意思的事情了,无论是商贾书生,还是平民百姓,对此都是津津乐道。

    虽然发的是扶桑女人,但也是女人呀,都能生孩子,没什么区别。

    而且,会去领这些女人的单身汉,往往自身也是有一些原因才娶不到老婆。这种人,也没资格挑什么。

    政令一出,其他事不关己的人都是当着一个笑话,一件趣事在茶余饭后的时候聊一聊,笑一笑。

    而对于上海附近的那些有想法的单身汉来说,这就是一件大事了。

    数量不多,只有几千人,去迟了就没有。

    于是乎,大量单身汉涌向上海。

    在上海,官府组织了一次超大型的相亲会。

    他们从熊本藩运来的那一万女子,路上死了几十个,剩下成功上岸的,倒是一直活了下来,并且学会了汉话。

    随后,官府将这些人分成了两批,那些长相出众的,是由官府安排。

    而那些姿色普通的,官府则是遵循她们的意愿。

    愿意青楼的,官府安排,并且会保证她们的权益。

    想去工厂,靠自己养活自己的,官府也会安排。

    不过,那种日子可就比较艰苦了。

    纺织厂的工资,比起其他工厂的工资要低一些,毕竟那些活没有技术含量,大部份人都可以干。

    如果在大华有房子,没有其他额外支出,在这种工厂上班倒也养活的了自己。

    但是,她们这些扶桑女子一无所有,想要靠这点工资活下去,势必要活得很艰辛。

    除了这些愿意去工作的人,剩下的还有六千多人,都统一由大华的官府给她们安排一门亲事。

    虽然嫁给一个陌生男人也让她们感到担忧,但有一个男人养活,至少不用太担心以后的吃饭问题。

    而那些姿色出众的女子,则是官府进行强制安排了。

    他们掏了几十万元,这钱也不能白花,必须得想办法回点本钱。

    这些姿色出众的女子,则是由那些有钱人过来买去做妾,又或者是送去青楼接客,只有这两种出路了。

    她们想去工厂没有机会,负责人不会同意,那是大大的浪费。

    她们的价值,就在于她们的姿色,而不是她们的力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