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1章 出售军备(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华颁布的这个粮食进口补贴方案,一下子就受到了商会的支持。

    单个商人或许只会考虑个人的利益,但是一些大型的商会,却会从战略层面来考虑。

    他们也意识到了,多进口些粮食,就能多解放些劳动力。

    这样,做工的人也就会多,他们的用工成本可以得到降低。

    现在很多工厂和商人,都还处于缺工人的状态。

    难得朝廷颁布了一个照顾他们商人阶级的政令,他们也在积极的推动着。

    他们开始安排人手前往安南,暹罗(泰国)和印度,这些都是产粮重地。

    像暹罗安南这些地方,属于热带地区,粮食一年三熟。

    至于印度,广袤的恒河平原,则是全世界都嫉妒的天府平原。

    大华带去的货物以兵器为主,其他瓷器,布匹为辅。

    此时的安南正在经历阮郑战争,所以对武器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其他奢侈品。

    安南的北方被郑家所掌控,而南方被阮家所掌控,双方都想灭了对方,一统安南。

    这场战已经打了快二十年了,如果没有外部的干扰,按照原历史的进程,他们之间还要打一百多年。

    阮氏和郑氏因何而结怨,这个大华商人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利益。

    运载了大量武器的船队抵达海防市,普通商人运的是钢刀和铠甲,而官方运载的却是三千支燧发枪。

    无论是钢刀还是铠甲,在安南都是非常受欢迎,因为钢刀耐用。

    安南的湿气重,空气中水汽多,铁制品非常容易生锈。

    一把普通的铁刀,用不了几个月,就会因为生锈不能再用。

    而不容易生锈的钢刀,自然就成了安南军队的最爱。

    更被喜爱的还是防护能力出众的铠甲。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没有铠甲的军队遇到一支装备了铠甲的军队,基本上就只能靠着速度逃跑。

    非要头铁去对杀,往往会死的非常惨。

    因为一方只需要防备脖子,面部几个少数部位,而另一方则全身上下都是弱点。

    不过,铠甲也就是在冷兵器时代有点用。

    遇到了枪支,铠甲什么都是浮云。

    燧发枪的准度虽然差,但这玩意的威力是真的大。

    五十米内对着铠甲开枪,可以把二点五毫米的铠甲打穿。如果是三十米内,三毫米的铠甲也挡不住火枪的冲击力。

    而这个时期铠甲的厚度,基本都是一点二到二点六毫米之间,极少有到达三毫米。

    超过三毫米,一套铠甲的重量起码超过五十斤。

    穿上这种铠甲,士兵别说是打仗了,就是普通的行军都做不到。

    遇到这样的军队,可以和对方保持距离,然后肆意的调戏,直到对方累死为止。

    “这批货是谁的,我们征用了。”

    船上的货刚卸下,郑氏的军队就过来,试图强取豪夺。

    至于花钱购买,这个太难为他们。

    打仗的时候,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朝廷,都集体缺钱,仿佛财富一下子就全部消失了。

    这主要其实还是因为在乱世大家不敢太花钱,同时商业也没有那么的繁华。

    “是我大华的,想要就拿钱或者拿粮食来换。”

    这批武器的货主周康碾不屑道,身后的大华就是他的底气所在。他也不是第一次来南洋做生意了,还没有人哪个国家的官方敢对大华的商人出手。

    “按照最新规定,你这是违禁货物,我有权利没收。”

    领头的军官说道。

    “你试试,你今天敢收了我这船货,明天大华的军舰就能开到这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