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2章 硫化橡胶(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了一趟宫,吴长庆当然不会立即就回去。

    他要在南京城里逛一逛,顺便视察一下自己关心的事。

    大学堂,他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来给学生上课了。

    相比起给学生上课,处理朝政大事更为重要些。

    如今的大学堂已经进入了良性的发展阶段,最顶尖的那一批人在自学的同时,进行着各种科研研究。

    学的稍次一批的人,则是在学堂里充当着老师,传授其他人基础知识。

    他们的能力有限,不能指望他们教的有多好,有多深入。

    大部分的时候,他们都只能教个皮毛,把那些理论一股脑的塞到其他学生的脑袋里。

    至于能不能懂,能不能因此受到启发,那就全看学生自己的天赋了。

    想要学的精,主要还是靠天赋和努力自学。

    有天赋又肯下苦力学的人,则是会被学院重点培养。

    普通老师解答不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就可以去向那些最顶尖的人请教,运气好的还可以当那些人的助手,跟着边干边学。

    这种培养人才的机制,当然不如后世的学校效率高。

    但,这已经是当下最有效率的办法了。

    靠着这种机制,大华在不到两年里已经培养十来个相当于后世本科生水平的人才,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更是有两百来个。

    初中水平的更多,已经有上千。

    有了高中水平其实就已经相当了不起,这种水平,加上有朝廷提供资金给他们去研究,都已经可以研究出一些成果了。

    加上有吴长庆指点方向,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思路甚至是技术支持,这些人目前的研发速度相当惊人。

    当前,大学堂里已经有了好几个战略级的研发项目。

    第一个是蒸汽机项目,蒸汽机还需要不断提升性能,需要更大的动力,以及更小的体积。

    第二个是材料研究项目,研究的是各种合金,陶瓷等基础材料。

    蒸汽机一直无法实现较大的突破,其根本原因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材料。

    普通的钢铁承受不了那种高温高压,哪怕是造出高功率的蒸汽机,也运行不了多久。

    这种时候,就需要在钢铁里加入一定分量的其它稀有金属,从而炼出耐高温高压的特种钢。

    原历史中,这个过程非常的不容易,靠的是无数人一点点去尝试,经历了无数次试错之后,才终结出了一些规律。

    单单是认识其他稀有金属这个过程,就花费了不知道多少时间。

    而现在大华研究材料学的就不用这么费劲了,教科书上已经把大部分的金属都给列了出来,他们只需要按照教科书上的去寻找就是。

    如今,大华发现并且证实的金属已经多达十余种。

    只不过,其他稀有金属的制取,暂时还是一个大难题。

    第三个橡胶运用的研究。

    这是吴长庆亲自指点的方向,他向西洋商人购买了一批天然橡胶,然后让大学堂的人去研究如何运用。

    橡胶是人类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物资,甚至可以被称为战略物资。

    在交通方面,各种轮胎都需要用到橡胶。

    在工业方面,胶带胶管皮带等等都需要用到橡胶。

    在军事方面,一辆坦克起码要一千多斤橡胶,一艘三万吨的军舰上面,橡胶就有五六十吨。

    即便是大华现在还造不出坦克和大型军舰,但橡胶用来做帐篷,雨衣和皮鞋却也是极为优秀。

    以后攻略东南亚那种常年下雨的地方,没有一双长筒橡胶皮鞋,用不了几天士兵的双腿就要溃烂。

    别说以当前的科技,就是到了二十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