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城里的过年准备(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京城,郊区贫民窟。

    这里住的都是从各地逃难到南京的难民,换作以前,这种逃难的难民在异地求生都非常不容易。

    女孩很大概率要把自己卖给地主,富商或者青楼。男人更惨,只能去给地主做家奴或者佃农,从此永世难以翻身。

    比他们更惨的是把自己卖不出去的人,他们在异地他乡没有田地,市面上又没有那么多活可干,很大概率都要被饿死。

    但是今年这些来到南京的难民,却是过上了他们无法想像的日子。

    他们住的房子,比城里普通百姓住的房子还要好一些。

    虽然这些房子只是给他们暂时住三年,并不属于他们。但是这三年里不用钱呀,这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换做以前,哪有这种好事,官府发放一些米粥,就已经是最大的救济了。

    有了房子,有了落脚之处,这还不是他们最大的幸事。对于这些难民来说,最大的幸事是南京需要人手的地方非常多,不愁找不到活干。

    各大工厂都在招人,需要的人力是海量的。

    城里的工作机会也多,拉黄包车,做清洁工,去码头卸货.......

    无论是壮汉,还是老弱,又或者妇女,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就能活下去。

    熬到天下太平,他们就可以重返家乡。

    不过,很大概率,这些人都不会再离开南京了。

    其他地方,可都没有南京这么容易讨生活。

    如今这些难民就一个心思的赚钱,然后凑够钱把自己住的救济房买下来,成为自己的家。

    按照官府的说法,南京城里的百姓想要来买这种救济房,每一栋要二百两银子,而且必须一次性付清。

    但是他们这些外地户籍的难民,买这种房子只需要一百两,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以一个家庭三个劳动力来算,一个月在南京的收入约为三两左右,除去各种花费,节省点一个月可以存下二两银子。

    一年就是二十四两,差不多存四年就能付清房款,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种红砖房,结实的可以住个几十上百年,花四年买一栋,完全值得。

    临近过年,这些贫民区的难民也难得的去买了点肉食来庆祝。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不管再苦再穷,都不能寒碜了这个春节。

    当然,也有一些非常理性的难民,选择了继续吃咸菜。

    他们算的很清楚,过节时的肉价比平时贵了五成。

    只要忍住过年不吃,等过完年再买,原本只能买二斤的钱,到时候就能买到三斤,更加划算。

    那是穷人家的日子,城里的百姓,就不需要像难民那样精打细算了。

    他们在城里有房子,不用存钱买房子。赚到多少,就可以花多少。

    而随着南京的繁荣,赚钱的工作越来越多,城里的百姓也靠着本地人的优势赚了不少钱。

    就算是去拉黄包车,本地人更熟悉南京,赚的都更多。

    而且南京本地人,在本地的关系,路子也更多,更能找到好工作。

    更别说是那些在本地有土地的人,他们靠着出租或者出售土地给办工厂的商人,赚了一大笔钱,直接步入中产,富豪的百姓都有。

    有了钱,自然就是要去享受。

    如今市面上有那么多奢侈品,报纸上又将这些奢侈品吹的神乎其神,没用过的人,早就按捺不住内心。

    趁着过年,不少百姓也都奢侈了一把。

    平时舍不得买的辣椒,味精,西洋菜,纷纷买来尝鲜。

    平时舍不得买的香皂,香水,纷纷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