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1章 视察工业区(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向往南京的何止北方人,杭州,福州等地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连南京本地人,对南京的变化也是非常满意,越发喜欢这座城市。

    在南京的商人大部分都赚了钱,普通百姓的赚钱路子也多了很多,那些工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在变好,对南京的满意程度自然就高了。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南京工业的发展。

    城西,工业区,吴长庆和众多官员正在视察。

    工业区集中了南京的那些大工厂,包括了孙氏碾米厂,江南钢铁厂,金陵纺织厂,便捷火柴厂,江南印刷厂.......

    这大概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里面的则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工厂。

    碾米厂,数百工人正在劳作。

    大量的工人不停的往那十几台碾米机搬运晒好的稻谷,还有大量的工人在把碾好的大米进行分级,称重,装袋。

    而原本碾米最麻烦,最耗人力的环节,此时却根本没有多少工人。

    平均一台碾米机,有五个人就完全够了,两人加煤烧水,三人操作机器。

    “啧啧啧,这真的是大国重器,国之利器。人力在机械面前,当真是不值一提。”

    阮大铖感慨道。

    那种碾米机只需要把稻谷从机器口倒入,转眼之间从出口出来的就变成了大米,这种碾米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吴长庆抓了一把大米看了看,发现碾出来的大米比原来水磨碾出来的要好的多,没有太多的碎末和糟糠。

    水力最大的问题是不够稳定,受水流的影响转速有时太快有时太慢。而蒸汽机则要稳定的多,其动力大小可以设置。

    “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不能固步自封。每年应该拿出一部分利润来研发和改进这蒸汽机的质量,又或者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弄个自动分级的装置,自动装袋的装置等等。”

    吴长庆提了一句,目前的碾米机还是比较原始,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当然,这种事急不来,吴长庆也只是提一下,希望下面的人能够保持对科研的投资。

    “总督训言,在下铭记在心,必将加大投入。”

    孙道明说道。

    随后,吴长庆一行人又来到纺织厂。

    纺织厂共有五个厂房,平均一个厂房就有三百多人在同时工作。光是这一个厂,就给南京创造了近两千个工作岗位。

    在这里上班的人,工资不菲,都快赶得上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了。

    进入其中一个厂房,那上百台纺织机同时运作的画面,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相当震撼。

    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的官员,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

    “国之利器,国之利器,有了这神器,天下再无衣不蔽体之人,这些都是国公爷的功劳呀。”

    钱谦益也感慨了一句,那些机器纺纱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以肉眼看见的速度在制造纱锭。

    之后,他们又参观了印刷厂,火柴厂等一众工厂,最后才来到江南钢铁厂。

    这座吴长庆最重视的工厂,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这钢铁厂的规模还太小了,必须加快扩建速度,接下来我的计划中,需要钢铁的地方太多,需要的数量巨大。”

    吴长庆说道。

    如今蒸汽机的功率越来越大,距离能够拉动火车已经不远。

    按照目前的速度,大概再有一年的时间,具备实用的火车头就能够造出来。

    要是有了火车头,却还没有铁轨,那就搞笑了。

    铺设铁轨需要大量的钢铁,制造火车也需要大量的钢铁。

    “启禀总督,不是卑职不想扩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