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 洪承畴的囚徒生涯(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该用谁呢?

    吴长庆想到了一个本来很不错的人选,洪承畴。

    以洪承畴的智商,即便是不懂如何发展经济,也很快可以入门,然后再逐步融会贯通。他毕竟有过主政一方的经验,比起其他官员要合适的多。

    可惜,这货以前不肯投降,让吴长庆给搁置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如今,洪承畴一直被关在南京的某个宅子里,他倒是不需要住牢房。好歹曾经也是直隶总督,这点优待还是有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洪承畴的家人交了一笔‘伙食费’。

    吴长庆没有派人去向满清兜售洪承畴,但是却派了人去洪承畴的家里要钱,名义用的是他们照顾洪承畴需要钱。

    若是洪家不掏钱,那么他们就只能把洪承畴拉到矿上去做工了。

    洪承畴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北京,是他投降后清廷赏他的老婆和家产。另一个家则是在福建泉州,那里有他的母亲和发妻。

    不过,他母亲也是个狠人,自从他降清之后,他母亲已经不认他这个儿子,很是忠贞。

    所以,这笔伙食费还是他北京的妻子刘氏凑出来的,一共一万两。

    利用那些俘虏赚钱,这个已经成了吴军的传统。

    洪承畴因为有才能,所以吴长庆没有向清廷甩卖。

    而其他一些没什么能耐,又不肯投降的人,吴长庆则是大方的专门列了份清单给清廷,让他们交钱赎人。

    这份名单上,排在最前的就是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满清贝勒,贝子,将军。

    这些都是满清的死忠分子,宁死不降。

    直接斩了太浪费,吴长庆就派了使者去北京。

    不过,没什么收获。

    多尔衮也是个狠人,知道交钱赎人就是在资敌,硬是连亲哥哥都不要了,死活不肯掏钱。

    无奈之下,吴长庆派去的使者只能去那些人的家里要点生活费,从几百两到几千两不等。

    他们不敢不给,因为使者放出了狠话,不给的就直接砍头。

    多尔衮不肯掏钱的行为,也让有些将领寒心。

    毕竟吴长庆给了那些降将活命的机会,只是多尔衮珍惜。给这样的老大卖命,也挺悲哀的。

    城西的某栋宅子里,洪承畴在安静的看着报纸。

    被俘以来,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看报。

    因为他妻子交的银子多,所以他受到的优待也多,连大学堂的教材都买到了。

    这上面的知识让他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候也会对上面的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有时候也有一些收获。

    除了这些书籍,他最喜欢看的就是直隶地区的报纸。

    从这些报纸上,洪承畴可以看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吴长庆的一些行政措施,一些战事消息,一些吴长庆的企图。

    这天,看完最新一期的报纸,洪承畴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报纸上说,吴军已经收复了安庆,正在向九江进发,拿下江西指日可待。

    这说明在南方吴军已经彻底占据了优势,处于进攻方。而清廷在没有恢复元气之前,只能暂时采取守势。

    在洪承畴看来,清廷这种做法其实不太妥当,因为他看到了吴长庆恐怖的成长速度。

    像这种崛起势头太猛的势力,就必须举全国之力一决高下,绝不能给对手发展的时间,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对手发展的时间越久,双方的实力差距就越小。

    只要击败了吴长庆,放眼天下就在无对手。那些苟延残喘的南明朝廷,洪承畴还真没放在眼里。

    可惜,目前的清廷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