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六部弊端(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总督衙门,吴长庆接到了王大勇的密报。

    对于王大勇和刘汉三擅自和方国安交战,以及他们东进攻占湖州,吴长庆并没太在意。

    他现在巴不得和朝廷多制造点矛盾来扯皮,最好是矛盾闹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然后他就可以有理由派兵大举南下,把鲁王的地盘都给占了。

    不把鲁王的地盘都控制住,他想要北伐都总有点点顾虑。

    毕竟,杭州距离苏州和松江实在是太近了,一旦鲁王偷袭他的后方,他就将腹背受敌。

    虽然,他不会因为被偷袭一次就彻底失败,但苏州和松江等地的沦陷对他来说也肯定会伤筋动骨。

    那里是他的大后方,最重要的经济区,以及有大量的科技秘密。

    一旦被敌人得到了那些东西,对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而他又不能放太多的兵力在吴淞一带,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而养军的压力又很大,他不能无限制的扩军。

    “见机行事。”

    吴长庆给了个简短的批示,让王大勇他们自己去悟。

    他不能把话说的太直白,给人留下话柄。

    虽然即便是被人抓到了话柄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吴长庆还是尽可能的想要保留一个好名声。

    给了一个简单批示,吴长庆就把这事搁置到了一边。

    如今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与方国安交恶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情而已。

    他现在在研究如何改革官制,提高行政效率。

    明朝的官制是内阁六部制,内阁是决策机构,具体办事则是六部。

    吏部掌管人事,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是权力最大的一个部门。

    皇帝日理万机,对于三品以下的官员任命很难亲历亲为,三品以下的官员皇帝也很难了解,所以这些官职的任命都由吏部说了算。

    那些想要做官升官的人,自然就得讨好吏部了。

    即便是三品以上的官员,皇帝在任命的时候,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吏部的建议。

    这个部门掌握了大部分官员的前途,其权力可想而知。

    一个正三品的工部侍郎讨好一个正五品的吏部郎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权力第二大的是户部,他们掌管户籍,民政,土地资源,财政税收等事物,管的非常多。

    不过现在吴长庆手下户部里税收的权力被吴长庆给剥离了出来,成立了一个单独的税务部。

    这年头,有钱就有兵,有兵就有权,所以收税的权力非常重要,吴长庆安排了自己的族叔吴有道亲自负责。

    把这位置交给顾炎武,他都不太放心。万一顾炎武心向朝廷,作假帐把收来的税款送到朱以海手中,他就要吐血了。

    因为吴长庆不能凡事都亲历亲为,掌管了收税权力的人要做假账还是有很多手段的。

    兵部掌管的是军事,看起来好像很重要。但其实这个兵部只掌管后勤,以及招兵,训练。主力军队都掌握在吴长庆的手中,兵部没有权力指挥。

    所以在重要程度上,远远低于吏部和户部。

    礼部负责的是教化,教育,以及礼仪祭祀,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部门。

    刑部掌握着抓人,检举,审判,立法的权力,看起来好像很大。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这些权力又会被其他部门以及内阁分去绝大部分。

    所以刑部的权力,其实比较小,只比工部大一些。工部最惨,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部门,在明朝的行政系统中存在感很弱。

    但是,在吴长庆的辖区里,工部的权力却是非常大,因为工部负责那些先进武器的制造,掌握着大量的军事秘密。

    六部制系统已经沿用了数百上千年,是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