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外城墙(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外城墙上,洪承畴和博洛都已经来到了第一线视察和指挥。

    虽然第二道防线京城墙才是防守南京的关键,但是第一道城墙也不能轻易的放弃。如果能借这道城墙给予敌军大量的杀伤,也可以起到挫败敌军的锐气的作用,并且降低吴军的士气。

    当然,如果能够凭借第一道城墙就守住,那就更好了。

    只不过,洪承畴和博洛对于第一道防线比较悲观,因为吴军现在有八十门大炮。这些大炮对着一段城墙狂轰乱炸的话,这夯土城墙是肯定防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他们的军队士气低下,缺乏斗志,这才是最令人头疼的事。

    临近晌午,吴军开始了正式的总攻。

    最先发动的是攻击距离最远的炮兵,他们的任务是发射实心弹,集中轰炸其中一段城墙,靠着其强大的动能将其摧毁。

    同时,也可以起到威慑敌军的作用。

    刘汉三指挥着左翼大军,正在逼迫昨日的那些满清俘虏进行填埋护城河,还有搭建浮桥。

    吴长庆并不歧视俘虏,但是填护城河的活总得有人要做,相比之下还是把俘虏派上去更划算。

    浮桥是用来过人的,而填埋的护城河主要是方便楼车等攻城器械通过。

    中军是李绍斌在指挥,他们也在干和刘汉三差不多的事,只不过他们多了一个火力压制,给填护城河的士兵增加了一些掩护。

    右翼大军是钱肃乐在指挥,他们攻击的城墙段连接着山峦,他们可以绕路爬到山上,居高临下的进行射箭压制,当然,这只能起到一些聊胜于无的作用,因为山峦上的地形不平坦,一次性也容纳不了多少弓箭手。

    除了爬山,他们借着附近取土方便的优势,还在筑简易的土城。把土城建到和敌军城墙一样高,他们就可以和清军对射而不吃亏。

    吴军当中也是非常缺枪支的,所以弓箭部队也一直是主力。

    南面的几座城门,此时正在被撞车撞击。

    这些撞车制作精良,上面有牛皮制造的车棚,可以抵挡城墙上扔下来的石块和火油。那些士兵只需要躲在车棚下便可以推动撞车,对城门进行冲撞。

    还有一些士兵在挖地道,他们倒不是想通过地道攻入城中,那不现实,城里肯定会有专门‘听翁’的人,防止吴军挖地道攻击。

    一旦发现,他们就可以把地道断开,然后往地道里灌水或者灌烟,总之手段也是挺多的。

    地道最重要的效果是突然性,被发现了就会立即失去威力。

    吴军挖地道没想过要挖到里面,他们只需要挖到城墙下,然后就可以埋上大量的火药进行爆破。

    这一招,后世太平天国的军队最喜欢用,效果相当不错。

    不过,也就只能炸点小城墙。

    像南京的京城墙,地基宽达二十米,鬼知道要多少火药才炸的动。

    当然,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墙其实都是些低矮的小城墙,想南京京城墙这种级别城墙,整个中国也没多少,也就是北京,西安,还有就是一些雄关天险。

    除了这些地方,剩下的都是低矮的小城墙。

    所以炸城墙这一招,还是有很多用武之地。

    吴长庆站在一处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整片战场的局势。

    在他身后的是一群高级指挥官,他们也不用亲自去前线指挥,那样太危险了。

    即便是冷兵器时代,高级将领带头冲锋的情况都很少。更别说现在的战争中有大量的火铳和火炮,高级将领就更不会轻易到一线。

    而且,他们也需要凑在一起,就当前的局势进行判断,做出计划和调整,然后让传令兵向下传达命令。

    八十门大炮对准了一段近百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