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第22章 两只肥羊(第2/6页)  我在诏狱看大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前朝流传下来的各种饮食类书籍还是不少的,毕竟我国的吃货传统可谓上下五千年,文人士大夫们中也有不少的老饕。

    隋唐时期就有《食经》、《烧尾食单》,里面记录了各种寒食点心的做法。还有“生羊烩”、“碎金饭”、“含浆饼”、“月华饭”等羹、饼、饭的掌故和制作方法。真是光看名字就觉得口舌生香。

    到了宋朝,随着市民文化空前发展,更是涌现了一大批美食书籍。有陶谷的《清异录》、陈达叟的《本心斋食谱》,而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一直到现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南宋美食指南,记录了一百多种美食。

    反正小邱同学自己承认,他半夜里读书读得发困了,就找几本食谱来看看。咽咽口水,心满意足后,再继续“之乎者也”“敬天法祖”。

    “怎么样?大人你来写食谱,我来给你润色……到时候我再编一些故事,画几幅图插在菜谱里,让这本书‘色香味俱全’,保证畅销——稿费很多的。”

    邱子晋同学循循善诱。

    听到“稿费”两个字,本来还在纠结的万达终于点了点头。

    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先写二十个家常菜的做法试试水,邱子晋来帮忙找书商付梓。

    到时候赚了钱,两个人三七开,他七,小邱三。

    邱子晋表示,写文章要求真情实感,不能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否则就是无稽之谈。

    以后每天万达就按照选定的菜品给他炒个菜,他一边吃一边写,才能写出真情感,真味道。

    这本书现在已经写了一半了,名字万达都想好了——叫做《舌尖上的诏狱》或者《北镇抚司美食大全》。

    杨休羡听了半天,怀疑这邱子晋根本就是借出书之名,行蹭饭之实。

    这菜谱才写了一半,也就是说,到写完之前,邱监生还是天天要往他们衙门跑!

    他们两人正在叽叽咕咕个不停,外头有人轻轻敲门。

    房门打开,一个身着素色袈裟,年约六旬,满脸端庄慈悲的老尼姑,带着刚才的黑脸尼姑,和手里端着茶碗的年轻尼姑三人一同走了进来。

    “阿弥陀佛。”

    老尼姑朝两人行礼,“贫尼法号玄敬,乃是本庵主持。不知今天有贵客前来,有失远迎了。”

    三人谦虚了一番,然后各自入座,两位尼姑在旁边侍立。

    “早就听说玄敬师太戒行精峻,开览经法,甚至曾经开坛讲经。弟子也是一心向佛,今日是来向师太讨教的。”

    杨休羡谦卑地笑了笑。

    接下来杨休羡和老尼姑的对话,把万达听的那个叫做云里雾里。

    什么“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又是什么“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不染亦无忧,二心俱寂静”。

    一会儿幡动,一会儿心动,机锋打的一套一套的,虽然说的都是中国话,在万达耳朵里跟外语也差不多了。

    “听我的徒弟说,两位檀越诚心向佛,原意布施本庵,为大雄宝殿的佛像贴金?”

    绕了一圈,老尼姑终于来到了正题上。

    “是。”

    杨休羡双手合十,正色道,“弟子和我这位兄弟,都发了愿,要是愿望达成,就为贵庵的佛像妆金。”

    “啊……两位一看就是诚心诚意的,两位的心愿,佛祖菩萨一定听到了,是必定会达成的。”

    老尼姑慈爱地看了看他们,“其实……施主不妨做两场法事,办个道场。一来显得更诚心,观世音娘娘听闻之后,自然会来送子。二来,也能为冤亲债主消减罪孽,好早日登上西方极乐。”

    第22章 两只肥羊

    看来那两个尼姑办事效率挺高的,把他们求什么都报告给师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