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第21章 入庙刺探(第1/7页)  我在诏狱看大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入庙刺探

    按照高会的意思, 巴不得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大队人马把那个“忘我阁”给抄了,将宋家母女二人给救出来。

    “不行不行, 事儿不能这么办。”

    邓翔却是连连摇头,坚决不同意这么做。

    要不是他是这小子多年的老上司,在他心目中有些威望,估计高会都要急的打人了。

    “这事儿牵扯的衙门太多了。你看,先说这“忘我阁”虽然是在城西地界,却不止归顺天府管。如果是官营的买卖,那就牵扯到教坊司。教坊司是隶属于礼部的。”

    邓翔掰着指头给他算账。

    “她们之前住在慈悲庵, 人是出了慈悲庵之后杳无音讯的。按理说, 要查访的话,还要去慈悲庵问话。我朝自太·祖以来, 一切僧尼喇嘛们都归‘僧录司’管辖,慈悲庵自然有顺天府的‘僧纲司’来负责。”

    俗话说“僧俗有别”,朱元璋在挣得天下之前也做过和尚, 最是知道这庙里的重重门道, 和僧人们的影响力。

    于是明朝立鼎初期, 国家一切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 洪武帝就设立了“善世院”,统领天下僧尼,同样隶属礼部之下。

    在洪武十五年改革后,朱元璋撤掉原本的“善世院”,在北京设立了“僧录司”和“道录司”, 分别管理佛教和道教寺庙。

    僧录司下, 设有左右掌印, 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和左右觉义。其中若是僧尼犯罪, 由左右觉义来自行处分。

    实际在地方上,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分别有都纲,僧正和僧会来执掌本地佛事,调解诉讼,解决纠纷。

    北京和周围一带的僧尼们,都属于顺天府僧纲司的都纲管辖。

    这不巧了么,不管前者是青楼,后者是庵堂,一俗一僧,都是在礼部治下。

    如果这事发生在京城的其他地方,自然都归属于顺天府管辖。那么作为提督顺天府五军兵马司的锦衣卫衙门,可以直截了当地插手。就像上回的假银案,便是如此。

    而这两个嘛……锦衣卫若是想管,怕是还要先找到充分的证据,提交给陛下,然后由陛下签发“驾帖”,才能登门搜查和抓人。

    其实这种事情,换在永乐朝,或是天顺朝前期。锦衣卫为了办案,闯山门就闯了,抄青·楼也就抄了,怕谁敢多说一句?

    说起来也确实有些下面子。

    一来是当今天子,根本没打算给他们这种权力。二来是当今的礼部尚书许彬,也是参与过先皇“夺门之变”的老臣,如今的小皇帝朱见深对他很是敬重。

    最关键的是,这位许尚书性格中颇带些豪侠之气,交友广阔,虽然身居高位,又执掌代表国家颜面的部门,却不是个迂腐的老先生,和他们袁指挥使关系甚好。

    好的甚至曾经被风言官上本弹劾过。说他堂堂尚书,居然和锦衣卫同流合污,有辱斯文……弄得袁指挥使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觉得愧对朋友,主动避嫌。

    反正这个人动不得,随便瞎弄,搞不好先得罪了袁指挥使和陛下,那就得不偿失了。

    “杨千户,北镇抚司很难插手这个案子么?”

    看着高会一脸低落的神情,万达忧心忡忡地问道。

    “那要看,这案子会牵扯出多少人,会不会带出一个大案子来了……你忘记假银案一开始,也不过是个街头骗局而已么?”

    杨休羡眉头微微一皱。

    就那么小的案子,最不过也就是拐卖妇女,逼良为娼而已,哪里需要出动锦衣卫。还不是看在高会是他们多年同僚,如今又是万千户随扈的面子上才会多问一句……

    等等,如果能够通过这个案子,解决了万大人的“燃眉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