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除夕之夜 上(第1/4页)  我在诏狱看大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铁一般的证据之下,马侍郎不得不将一切和盘托出。

    马侍郎在他的老家,一个位于保定府新城县的庄子里,秘密派人建造了一个小型的作坊,生产注铅假银。

    邓翔带人前去查抄的时候,那边的人还没有收到风声,一群工人正干活干的热火朝天,被逮了个正着,人赃并获。

    一般小贼为了尽快把假银脱手,都不会制造完整的银锭,而是碎银居多。

    但是马侍郎的胆子特别的大,因为他压根不怕这些银子被使用出去——理论上,它们应该躺在内库的库房里很久很久,轻易不参与到流通环节中来。

    只要它们能够被顺利收进户部银藏,之后的事情,就容易的多了。

    户部是国家的银袋子没错,但是户部的银库实际上有“内”、“外”之分。除了银子,还有各色布料、粮草、珍宝等等,品种丰富,不一而足。

    “内库”全称“内府各库”,位于皇城内部,由宦官管理掌控,用于宫内供给,和皇帝御前赏赐之用。

    “外库”全称“太仓银库”,位于户部衙门后方,用于军备和全国物资调配,就是所谓的国库。

    其中的“内库”,基本上就是属于皇帝陛下的私产。

    而那些在马家庄园里制造出来的假银子,在户部被做了手脚调换后,堂而皇之地进了皇城。

    被马侍郎买通的内库司库太监,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他也压根不害怕会被发现。

    之前说过,内库的银子多用于皇帝赏赐。而这些被赏赐的官员,在得到银子之后,压根不会,也不敢使用。

    通常都是在家中筑起专门的院落、房间,将之高高供起,以感念皇帝的恩德。

    若涉及到后宫采买,宫廷翻修,需要花到真金白银的时候,被收买的司库自然会拿出内库内储存的真银锭,以供花费。

    明代前几任的皇帝还是节俭居多,内库至今还存有打着永乐年间标志的库银。而马侍郎也没有丧心病狂到将所有入库的银锭都换成假的,所以那么多年,出库的库银都没有被发现任何问题。

    这位马侍郎是在英宗晚期爬到现在这个位置,根据其口供,结合账簿,这一招“偷天换日”至少已经进行了三年,牵涉到的金额高达二百万两白银。

    二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今天新皇登基,又册封了两次皇后,整个内廷的用度加起来,不过也才两百万两而已,国家一整年的军饷不过三百万两!

    三年里,马侍郎用这种类似于“老鼠背米”的方法,一点点地蛀空了内库,蛀掉了一年整个皇宫的用度!

    这次之所以会事发,是因为人心不住蛇吞象,马伟的侄子王文宝虽然负责最重要的入库环节,但是在分赃的时候得到的却是马家三人中最少的。

    不甘心的他,又买通了在保定庄子里的工人,私自夹带了一部分假银成品出来。然后自己通过关系,卖给京郊的地痞流氓——这件事就连马氏父子都不知道。

    若不是那个姓候的在临水居茅厕诈骗的时候,被万达和杨休羡逮住。这个迟许了已经三年的“狸猫换太子”之计,还不知道会继续多久,搬空多少内库银两。

    看到袁彬呈上来的奏折,朱见深简直是气笑了。

    户部的官吏,内库的太监,沆瀣一气,将皇帝的钱当做自己的钱,搬起来毫不手软。

    一想到父皇在最后两年封赏的那些功勋老臣,边军将领们手上拿的居然都是假银……身为皇帝竟然也不知道自己有何面目对他们吐出真相了。

    说不定人家早就发现了,只是碍于这是皇家赏赐不敢说。

    这还不是让朱见深最为愤怒的,最关键的是……

    这次被发现的假银案,已经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