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2章 这个家伙看着很阴险啊(第1/3页)  大明之锦衣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超之所以对周王如此干脆的拒绝了,是因为他知道大明皇帝对藩王的防范极为用心。</p>

    毕竟如今的嘉靖皇帝的老祖宗成祖皇帝朱棣,就是以藩王的身份造反登上皇位的。</p>

    因此他们这一脉对其他的藩王防范得更加小心。</p>

    永乐以前,在政治上,建藩初期,王府不仅有相傅,而且武臣由勋臣担任,出则为将,入则为相。</p>

    王府官可兼行省参政,为地方行政首长,也可兼都指挥使,掌地方兵权。</p>

    在封国内,亲王拥有相当大司法、人事权,其官属除长史及镇守指挥、护卫指挥由进行派遣外,其余均在封国境内或所部军职内选用,藩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p>

    境内人民有敢违犯藩王的,由亲王区处,朝迁及风宪官不得举问。</p>

    这时的藩王是列爵治民,分藩锡土。</p>

    亲王所居城内布政使、都指挥使及其以下职官,除每月初一、十五一定要到王府候见外,亲王可以随时召见他们。</p>

    亲王遣使可以直达御前,敢有阻挡者,即以奸臣论处。</p>

    风宪官以王小过或风闻亲王大过奏闻,即以离间亲亲关系罪处斩。纵使藩王真有大罪,亦不得加刑,只能召到京师,由皇帝发落,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面申饬,或遣官谕以祸福,促使改过自新。</p>

    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奉天门谕群臣,再次强调皇亲除了犯谋逆不赦之罪,其余的罪,均由宗亲会议,报请皇帝裁决,有关部门只许奏闻,不得擅自逮捕;</p>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使人致王罪而使王遇不幸的话,则天子必定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司可行文五军都督府索取该奸臣,都督府应捕奸臣奏斩之,并族灭其家;</p>

    而且郡王子孙才能堪用者,考验授职升转,即洪武时宗室子弟可以入仕。</p>

    这些规定都足以使藩王直到作为天子耳目、监督地方的作用,尤其是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有权训兵待命,等天子密诏统领镇兵讨伐。</p>

    经济上,藩王不仅终身有俸禄,而且待遇很优厚。</p>

    岁禄单是米一项,即达五万石,是正一品大臣的武士倍。此外,还有册封、宫室、婚姻、丧葬等费用,并给予厨役、斋郎、铺陈等杂役人员。</p>

    但是,到朱元璋后期,从在外诸王府大兴土木、擅役工匠,靖江王府官欺凌指挥耿和等等问题中,亦渐渐感到藩王权重对皇权是个威胁,特别是皇太孙也曾问他:“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p>

    所以朱元璋又规定:不许亲王同时朝觐,只能一个亲王来朝,平安回到封国后,派人以书信方式报给其他亲王,才能来朝;</p>

    而且进京朝觐时,留京时间不过十天左右,即遣返封国,以防止藩王与朝臣的勾结。</p>

    又规定:亲王王子要入侍,这更是含有人质之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