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7章 当猪养的藩王(第1/3页)  大明之锦衣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禀报完城中的情况,廖步凡等人便又去忙了。</p>

    周王便对苏超说道:“苏爱卿,这事后要好好的追责才行,数千人的叛乱,而且准备得这么好,城中的官员都没有丝毫发觉,实在是太失职了。”</p>

    苏超点头说道:“殿下说得没错,他们严重失职,开封城上下要彻查一遍,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不能就这么算了。</p>

    一个疏忽,造成城中多少死伤,财物折损无数。”</p>

    苏超的话刚说到这里,王府的管家就来报,说是开封府知府和县衙的大小官吏到了,都是由城卫军护送来的。</p>

    苏超也没等周王说话,便对那管家说道:“你出去传我的军令,让他们回去知府衙门等着,明日本候自会去处理他们。”</p>

    苏超之所以抢在周王前面说,又让他们回去知府衙门等候,就是不想这些话由周王说。</p>

    如今朝廷对各地的藩王约束极为严格,不许他们参与当地政务,更别说军务了。</p>

    如今各地藩王在封地有税收之权,食邑都是千户以上。</p>

    但是这千户食邑的税收,也是由当地衙门收上来以后,再给付到藩王手中。</p>

    也就是说,藩王对自己的食邑也是不能亲自收税的,可见朝廷对藩王控制之严。</p>

    不过如今的各地藩王也不是穷人,他们手中田产极多,就是靠着收田租,这些藩王也能过得极为舒服。</p>

    就以蜀王为例,到了大明中后期,蜀王在四川的田地就有三百余万亩,光是收田租,蜀王一家也是过得极为逍遥自在。</p>

    至于军权和行政权,所有藩王都不能沾染,也不敢沾染,否则就是自寻死路。</p>

    他们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p>

    明代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经济,手下都配有一个文相,一个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军队。王府的亲兵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当地的驻军。</p>

    朱元璋还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p>

    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p>

    亲王的俸禄是米万石,郡王至奉国中尉的俸禄依次为米两千石、一千石、八百石、六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p>

    也就是说,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p>

    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p>

    这几十万人都不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