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8章 侃侃而谈(第1/3页)  大明之锦衣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民心不稳则天下乱,还能怎么样?”徐阶看着苏超说道。</p>

    苏超呵呵一笑,说道:“徐大人,民心不稳则天下乱这句话没错,但是商人的心不稳,天下却不会乱的。</p>

    纵观历朝历代,从没有见过商人祸乱天下的,只有农民的心不稳,天下才会大乱。”</p>

    说到这里,苏超干脆不再理会徐阶,而是朝着嘉靖皇帝抱拳说道:“皇上,臣觉得还是以大宋为例说一下这商税的重要性为好,请皇上准许。”</p>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你只管说便是,今日咱们君臣三人就是闲聊,不必在意谁对谁错,朕就是想听听而已。”</p>

    苏超谢过了嘉靖皇帝,然后便说道:“陛下,大宋时,这商税其实是封为工业税和商业商业税的。</p>

    据臣所知,这工业税主要针对茶、盐、酒、醋和矿产征税。</p>

    大宋代对盐、茶、酒、醋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制度,税收管理也非常严格。</p>

    臣就以盐业举例,大宋将食盐划分为禁榷和通商两种地区,盐商缴纳盐税,获得国家许可后,才可以在通商的地区进行销售。</p>

    又如对茶的禁榷,规定茶叶统一由国家垄断销售,对私人可参与的生产环节进行征税。</p>

    以淮南六个州的十三个官营茶场为例,“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p>

    这茶农、园户在山场种植茶叶必须先从官府领取“本钱”,新茶上市之后,将茶叶运送到官家,园户们既需要交纳当时的正税“二税”,又要按照生产茶叶的量交纳茶税。</p>

    茶税政策在大宋经过了贴射法、入中法、蔡京改革等多次变革,而税赋之重却始终只增不减。</p>

    就淮南六州茶场来说“总为岁课八百六十五万余斤”,其它地区“总为岁课江南千二十七万余斤,两浙百二十七万九千余斤,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福建三十九万三千余斤,悉送六榷务卖之。”</p>

    矿业则实行官营、民营并行开采,官营之税主要表现为劳役之用,民营则按照矿产的百分之二十向国家上缴赋税。”</p>

    苏超的记忆力惊人,只要是他看过的书,几乎就可以倒背如流,因此他对每一个数据都能记得一清二楚。</p>

    因此这一个个的数据说出来,就已经足以震惊嘉靖皇帝和徐阶了。</p>

    苏超也不管嘉靖皇帝和徐阶以及白老虎三人的震惊,继续说道:“这商业税古已有之,然而在宋代首次被指定为政策法令,可以说这宋代商业税的征收具有着极大的意义。</p>

    宋立国之初,即制定了《商税则例》,建隆元年,宋太祖“诏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p>

    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正式将商税列为国家固定赋税收入。</p>

    宋太宗淳化五年,宋廷完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