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有人在窥探(第1/2页)  天青色等烟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宁城石佛寺。

    吃过素斋之后,彭荣先生道:;今日算是一饱口福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

    智慧禅师道:;你还美中不足,就知道你这种人,人心不足蛇吞象,茶也喝过了,斋也吃过了,还要怎的?

    彭荣先生道:;呵呵,老和尚,我又没说你小气,你听我把话说完吧。

    ;你说。

    彭荣先生:;如果能够有一整套青瓷器皿来盛你的素斋,哪感觉可不一样。

    智慧大师:;老学究,你可真敢说。

    ;有什么不敢说。

    ;现在可是连官家都还没喝到青瓷碗泡的茶,只能看看小花瓶,你都想到一整套去了。

    彭荣先生:;既然已经烧制出来了茶碗,以后烧制更多的器皿当然不在话下,对吧,德山?

    李德山:;是这个道理。

    不过我估计官家已经下令要烧制更多的天青色瓷器,所以汝州的李家窑场可能要被官窑监管了,专门要替官家烧制,您老想要的一整套恐怕要等些时日了。

    智慧禅师:;看看,老家伙,如何?你就耐心地等着吧,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没门。

    ;还是官家离得近好。

    李德山:如果不是蜀中缺乏一种粘土,我定当在此地开一座窑厂,把烧瓷师傅带回宁州来。那样的话,先生的愿望不值一提。

    彭荣先生道:;宁城不是有一座窑场吗?

    李玉清:;你说的是龙凤窑场,那也是李家的,但是不行,此地的土质烧不出白瓷,更烧不出青瓷,最多能够烧一些灰褐色或黑色的坛坛罐罐和省油灯。

    彭荣先生道:;省油灯不错,百姓喜欢,实用。

    省油灯初看与普通油盏一样,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陆游曾经这样描述省油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大意是看书不要用铜碟盛油,用瓷碟最省油。四川有一种盛油的碟,象两个油碟叠在一起,边沿密封,侧面开一个小孔,从孔中向夹层注少量的清水,再往油碟里倒入灯油,这样可以省一半的油。

    省油灯之所以省油,关键就在于它的双层设计:一层装油,用来照明;一层装水,用来散热。我们知道,不管什么油都很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现在在油碗下面注入凉水,升温就慢了,挥发就少了,所以省油。

    省油灯最早出自蜀中的邛窑,李家想要在宁城建窑场,地址就选在金玉村不远的龙凤场,特地请了邛窑的师傅过来烧制。

    但这边多是红色的粘土,烧制出来的瓷器都很粗陋,远远赶不上汝窑,钧窑等各大知名窑场的出品,只有这省油灯倒还受青睐,也算小有名气。

    智慧大师:;要想让北方的窑师来蜀中恐怕难呀。

    李德山:;难道不难,经过几年的经营,我们李家在汝州的窑场基本上是李家的子弟在掌握,就连最新的天青色都是由我李姓弟子研究出来的,家主若要他们回来,他们断不可违抗命令。只是这里毕竟没有他们需要的材料,所以回来反倒是浪费。

    智慧大师:;谁说不是?我让佛门弟子留意蜀中,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烧青瓷需要的粘土材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李玉清:;多亏德山未雨绸缪,早早就安排族中弟子学习烧瓷技术,培养了几个拔尖的人才,否则,还不是处处受制于人。现在顶尖的烧瓷技术就由李氏弟子掌握,就不怕别人挖墙脚了。

    李德山:;虽然族中弟子值得信赖,但是总还是防不胜防,我们的天青色在烧制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别人的多次窥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