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元江取宝龙门吊(第1/4页)  诸天道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阵斩吴三桂于滇池之畔,夷三族!

    大宋神朝,自夺取广东之后,再次出兵,短短数月之间,克定滇缅,窥视江南,彻底震慑九州!

    经此一战,神尼芬陀以力才得以庇护一众玄门中人退出了滇缅之地。

    此战之后,震动的可不仅是凡间王朝,整个修行界都将目光投向了岭南。一时间,滇缅贵的修行者人人自危。

    东海钓鳌矶,一道剑光爆射而至,见炼宝之地无人,又见东海之上乌云密布,颇有台风将至的模样,立刻便朝着斗法之地遁去。

    东海三仙正与赵佶斗得你来我往,好生凶险,突然感受到玄门剑光呼啸而至,三人顿时一挑眉,知道有大事发生。

    待黄山餐霞大师将滇缅之事说清楚,东海三仙互视一眼,无比凝重。

    年轻人不讲武德,竟然牵制我等,去取了滇缅,斩杀了平西王吴三桂。

    齐漱溟立刻开口道:“走,回蜀中!商议破敌之法!”

    “哼,大宋皇帝,你逆天而行,耗子尾汁吧!”苦行头陀朝着大阵里冷喝一声。

    在任何正道修行者来看,赵佶所领导的大宋神朝都是在逆天而行,因为违背了前辈高人所推算的未来。

    阻碍了玄门的发展。

    但天道反复,哪有逆顺之说。

    人都有个利益抉择,天道亦然,符合天道运转的便是顺,损害天道的便是逆。

    大宋,携带来无量神朝气运,提升位面等级,自然便是顺。

    逆天之说,在赵佶看来实在可笑。

    东海三仙回峨眉,赵佶也没阻止,转身便去了滇缅。云贵之地多旁门、魔门,虽然攻下,但要彻底平定,却也需要些手段。

    滇云,元江江边,大熊岭,苦竹庵。

    随着灭吴三桂的那一战之后,滇缅之地的玄门修行者几乎全部离开。

    这苦竹庵,却是被大宋军队给包围了,充作道君皇帝的临时行宫。

    一看那庵,位置在半山腰上,有百十亩平地,满是竹林。前面竹林尽处,却是危崖如斩,壁立千仞,下面便是元江。

    其他三面都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庵址较高,站在庵前,正望大江,波浪千里,涛声盈耳,山势僻险,人迹不到,端的景物雅秀,清旷绝俗。

    全庵俱是竹椽竹瓦,进门是一片亩许院子,浅草如茵,奇花杂植。当中是大殿,两旁各有配殿云房,纸窗竹屋,甚是幽雅。器用设备,无不整洁异常。

    此庵的原主人名叫郑颠仙,谋划庵前元江江心广成遗宝已经三十年,都不可得。

    之前被芬陀忽悠前去助阵,落败后便准备抛家弃业跟去蜀中,可惜,她舍不得家当,没第一时间离开,准备取了宝物再走。

    所以,就被尾随而来的军队抓了起来,锁上了大枷,贴上了封印,神朝气运镇压之下,一身法力尽消,当做妖清俘虏关进了俘虏营。

    赵佶站在苦竹庵里,遥望着元江,身后庵中,几个将造营的师傅和天道院的学子正在商讨取宝的方案,而取宝三十年都没成功的俘虏郑颠仙也被带了过来,很顺服地跪在了赵佶的身后。

    郑颠仙,也是个妙龄女尼,但双眉之中却是有着一抹沧桑。

    修仙人,容貌不老,再正常不过。

    不过,现在却是颇为狼狈,满身污秽,便是被拿去了大枷,也不敢有一丝放肆,跪在了地上,微抬脑袋看着赵佶的背影。

    良久,这女尼忍不住开口,求生之念强烈,说道:“道君皇帝,这广成金船深藏水眼深处,离地千百丈,已被地肺真磁之气吸住,只有下降,难以上升;藏宝之物,又大又沉,重逾十万斤。加上地肺真磁之力吸引,足有百万斤之重。”

    “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