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大姐的忍不住小声笑骂逗她。
不多时,三人便回了家,正好韩玉来了,云苏便叫住了他。
“苏先生,不知有何吩咐。”
“韩管事,我看这渔阳一带还有一些穷苦人家,以及许多没有来得及返乡的西境三洲百姓,想要施粥一些时日,不知可有办法?”
云苏原本是想把两件事情都交给刘员外去做,但路上遇到王长安这件事,顺路把岐黄会的事情许给了他,干脆把施粥的事情也直接办了,免得再去刘府一趟。
“哦?这施粥的想法倒是善事,虽然渔阳城偶尔有人施粥,官府也办了粥厂,但却不不是日日都有,更是管水不管粥,管喝不管饱,隔三差五的,流民百姓也总有饿肚子的时候。
苏先生既然有此善举,不如将此事交给韩玉,韩玉家中有一贤妻,熟读诗书,通晓数算,最是会过日子,由她张罗施粥,定然周到无比。”
韩玉一听云苏要做善事,顿时高兴起来,妻子现在不用为别人家洗衣织布补贴家用了,倒是可以为她谋个事做,苏先生这等世外高人的差事,不求银子,办好了就是跟着做了善事。
不过,他也不忘提醒了一句,凡事量力而行,毕竟苏先生刚买了大宅子,也不知道手中银钱是否吃紧。
“如此甚好,你今日便在城中内外大致查看一番,估个数出来,把米柴人工和工具也一并算上,再算上韩夫人的酬劳,明日便开始施粥。”
云苏自然是乐得交给他,既能不耽误前院的改扩建,又能施粥行善,两全其美。
判断一个人是否堪用,若是子女,便看他们的父母如何。若是女人,便看夫儿如何。若是男人,便观其妻与子。
“苏先生,这施粥的时限暂定几日呢?”
“此事你们贤伉俪先看着办吧,只要每日来领粥的真正穷苦之人还多,不管是西境三洲的百姓,还是其他的苦命人,粥铺就一直开着。”
韩玉闻言一惊,这事又小不了了,不禁暗道苏先生真是世外高人,连施粥的风格都和之前想建藏时一模一样,自己自认为是饱读诗书的秀才,看来怕是读书读少了,有些跟不上先生的思绪和想法。
“若是长久施粥,这粥铺还请先生赐下一个名号。”
云苏微微沉吟,道:“这粥铺既然是要长久办下去的,便叫《粥而复始》吧,朗朗上口,见闻知意。”
“……”
韩玉不禁觉得,也许自己是真的读书读少了,别的粥铺,都叫什么施粥铺,济粥堂,照着先生的意思,寓意其中,若是叫个‘苏粥’好像也不错。
唉,可惜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回去让夫人一起好好算算,合计合计,遇到这样的世外高人,自己又能说什么,尽量少花钱办好事吧。
……
转眼,数日过去。
城外的‘粥而复始’已经开了起来。
许多西境三州的流民和本地的穷苦百姓,忽然发现城外多了一家既好喝,分量也足,若是老弱幼小排队领粥,不但管饱,还能配两块咸菜。
每日都有数千人排队,人多的从早排到晌午,十口大锅就没停过火。
一开始,韩玉和妻子王氏,原本还为云苏想了十几种开源节流,减少支出的办法。
“苏先生,您这施粥自然是好的,但是依您的意思,那一斤米也就能煮出十碗粥。以目前的市价,一两银子只能买一千斤糙米,一天若是施一万碗粥,一两银子便没有了,算上工钱,柴火,以及陶碗锅盆损毁之类的,一年便是好几百两银子没了,银子可是不经花的……”
在韩王氏看来,这一年不说多了,光是施粥就花掉价值大半个卫府别院的银子,苏先生即便是世外高人,又如何承受得起,自家相公可是还心心念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