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二章 还是我去吧!(第2/4页)  规则系学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止不懂的静子叶片,压气机内部每一级都是由一个增压叶片和一个静子叶片组成。
    增压叶片负责压气,静子叶片负责减速。
    当高压气体被减速以后,压强也跟着继续增大,这样一级一级的下来,大量的气体被积压在狭小的空间内,压强也就变得非常大了。
    如果在增压的过程中,静子叶片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小幅度的转动,就会让阻风能力不断发生变化,也可以让内部压强变化稳定一些,就能控制减少发生‘喘振’的可能性。
    其实,简单理解,就像是天上有东西掉落下来,目的是制造冲击力,但直接掉落到地上可能会损坏,掉落到弹簧上,则会相应的减少损坏可能。
    所以坏处也很明显。
    可动的
    静子叶片,对压气机的性能起到反作用,也就是降低了增压比,放气活门也是一样的,排出高压气体也会降低增压比。
    当然了。
    为了追求稳定性降低性能,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哪怕是国际顶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也会有类似的设计,来让发动机运行更加稳定。
    赵奕听了袁海涛的解释,皱眉仔细想了想问道,“还有其他方法吗?”
    “再有,我就不知道了。”
    袁海涛有些无奈的摊开手,表示自己并不是专业人员。
    赵奕用力抿了抿嘴,问道,“咱们研发组,好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吧?”
    袁海涛苦笑了一下,表情的意思明显是,‘有没有你不知道吗?’
    研发组到现在还不到十个人,算上技术员c工人以及航空集团派过来的队伍,也就二十几个人,其中专业做研发的,还是只有几个人。
    赵奕皱眉问道,“你知道哪有这方面的人才吗?”
    “涡轮组!”
    袁海涛说道,“这方面真正可用的人,几乎都在两个发动机组,科学院或者其他机构有没有不清楚,但专业做航空高压压气机研究,最好还是在发动机组找。”他的意思是不知道其他机构有没有相关人才,但牵扯到国家重大项目,无关的人也不好找。
    这就是研发组遇到的最大问题。
    赵奕想对外招几个人很难,因为是国家级别的重大项目,最好是要找‘内部人才’,而‘内部长期研发高压压气机的人才’,几乎都和昆仑c王屋发动机组有关联。
    所以
    “挖角?”
    赵奕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觉得挖角不太好,毕竟都是做航空发动机研发,都属于航空集团,直白来说就都是自己人,挖角成功不成功不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帮我联系王屋发动机负责人!”赵奕干脆找对方问问,能不能派人过来。
    王屋发动机的负责人叫张树清,是个五十岁的中年人,出身科学院下属科研单位,加入过昆仑发动机组,后来王屋发动机立项,他负责王屋发动机的研发。
    相比昆仑发动机来说,王屋发动机是被寄予厚望的,因为王屋发动机的设计定型速度很快,制造出第一台样机也没什么大问题,已经准备制造其他样机。
    当项目进展到这个程度,一般来说就可以做收尾工作了。
    但是,张树清并不满足于完成项目,而是希望对发动机进行改进,在油耗不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增加发动机的性能,让发动机能装配到更多类型的战机上。
    这个目标也很正常。
    王屋发动机的问题确实不多,即便是有都是小问题,过百次的测试已经说明,可以试着装配到战机上,但王屋发动机有个致命问题是,它属于涡轮喷气发动机,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油耗。
    高油耗似乎只是耗能多一些,放在战斗机上却不是这样,因为战机可承载的油量是有限的,油耗高也就意味着行驶里程段,多数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