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三章 必须要推广独属于自己的理论(第1/4页)  规则系学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院士增选会议结束。
    一大群院士走出来,顺带也把消息透露了出去,等待结果的几个候选人,知道消息的反应各不相同。
    赵奕是最淡然的一个,只是微微的笑了笑,礼貌的回应各种恭喜生,他心里还是有点小高兴,毕竟是评上了院士,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院士,早早的实现了学术‘等级’上的巅峰。
    黄钟的反应则是激动c不敢相信。
    在院士增选开始前,他被认为是数学物理学部‘最没希望’的候选人,一个是年轻,年轻并不是优势,五十五岁左右才是评选院士的‘最佳年龄’。
    另一个就是成果和学科问题了。
    黄钟致力于粒子间的磁力研究,国内数学c物理学术界,绝对是‘非常小众’的学科,他的成果其他院士想弄懂很困难,好多院士投票前都看一下,其他人对黄钟的学术成果的点评,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赞成票。
    粒子数学的研究也有点吃亏,因为黄钟是南城大学的教授,而粒子数学领域的院士,多出自高能所和量子研究团队,而不是单独的理论物理研究。
    总之,黄钟评选院士很吃亏。
    现在院士增选会议结束,其他三个‘更有希望’的没评上,结果就只有赵奕和他评上了,结果实在是很意外。
    事实上,黄钟的运气真的很好。
    这一届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评选,被赵奕的参加‘严重干扰’,好多数学c物理院士候选人,干脆就直接退出了评选,他们觉得和赵奕一起参加评选,可能会受到外界额外的重视。
    比如说,某某新晋院士都没听说过名字,竟然和赵奕一起当选了院士。
    有什么成果?
    不知道。
    这样的情况就会很尴尬。
    如果发生赵奕没选上,自己选上了的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尴尬了。
    那么来参加增选投票的院士,也知道外界关注的情况,更多的关注就会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对其他人审核就格外严格,觉得没资格c成果不达标,干脆就投了‘反对票’,结果一口气反对了三个,发现就剩下一个黄钟了,‘中立’的院士们发现,全都投下去不太好就干脆投了赞成票。
    当然了。
    黄钟参加院士增选,一路过关斩将坚持到现在,成果肯定已经达标了,能评上院士也不能归在运气上。
    最终只有赵奕和黄钟评上了院士但他们还属于‘后备’院士,想要正式获得院士头衔,还有一个流程要走,就是学部主席团会议评审。
    学部主席团是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由科学院院长名分管学部工作的院士副院长c五个学部主任和由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十二名名院士组成。
    主席团的职能是很多的,比如召开主持院士大会,决定院士大会的议案,批准各学部委员会以及专业委员会名单,等等。
    在院士增选上,主席团的职能说白了就是分配和监督,需要提前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增选过后审议各学部增选院士的选举结果,一般情况下,学部主席团会尊重选举结果,不会直接否定学部院士评选结果,最后没走完的流程也只是个形势。
    院士增选结束。
    好多人都来恭喜赵奕获得院士头衔,称呼也直接变成了‘赵院士’。
    “赵院士,恭喜啊恭喜!”
    “二十出头第一次参加增选就评上了,咱们啊,真的是不行!”
    “谁能和赵奕比啊,解析数论,哥德巴赫猜想c费马猜想,就差黎曼猜想了!”
    “赵奕的三维震颤波形图,可是个大成果,直接盖过了黎曼猜想”
    “”
    一大群人围着赵奕不断赞叹着,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学术圈子里也就是赵奕,能让一群院士围着赞叹了,在解析数论领域,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