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七章 欲将何等天下,交付于后人等!(第2/4页)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千古伟业而自满!    不已华夏统一,而放松了身为秦王的责任,不松反紧!    嬴政说道:“若能趟出一条新路,免去连绵刀兵震荡,免去华夏裂土之患,此,我等君臣之功,若不思革故鼎新,我等君臣之罪,功也罪也,何去何从,便在今日你我君臣之手。”    “臣等,必不负大秦!”    嬴政这才终于点了点头。    天下一统了。    大家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但同样,天授其责,必承其重,嬴政身为秦国的大王,自然要无时无刻不提醒诸位。    李斯上前一步,说道:“大王,开国大朝,新朝之礼仪虽重,但也只是勘定典章之事,臣于诸位大臣还拟定了另外九策,此十策乃是我大秦长策之先河,亦是可以立即执行之事,只等修整拟定,国公名义之后,便可呈报大王详细实施之法,臣预料,若能大行此策而成,新朝可行。”    嬴政一听,顿时面露喜色,道:“廷尉说来一听。”    李斯道:“其一,勘定典章,开创帝业之先河!具体之事,由太庙,太祝共同拟定。”    “其二,更定民号,其三,收天下兵器,其四,同度量衡,其五,同车轨驰道,其六同钱币,其七,定户籍,其八,定赋税,其九,建万里长城!”    嬴政细细一琢磨。    李斯只是报了一个概括,算是开了个头。    具体如此细细操作,这还需要商议。    就说所谓勘定典章。    便是要将朝上文武,以及王族名号,以及等等等,改革鼎新。    嬴政道:“好,廷尉比寡人想的周全!这些事,都是大体不生异议之事,一月之内,先行拟定各事法度,如何实施,一月后,大朝决断,大朝所决,一则封赏功臣,二则宣示天下图治。”    王绾上前一步,道:“大王,这些事,都由我等臣子出力,然天下一统,万世功业,大王当下书天下大辅,以为盛典之庆,以安天下民心。”    嬴政点头,说道:“秦一天下,也该教百姓高兴一回,天下大庆,准行!”    嬴政回到后宫。    来到了甘泉宫,见到了赵姬,此时,赵姬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激动!    嬴政道:“母后,天下安定了!”    二人饮酒三旬。    不知嬴政是有无心还是有心,道了句:“母后思念太傅了?”    让赵姬脸色一怔。    面如红霞。    ……    当夜,嬴政和赵姬在甘泉宫中畅谈。    赵高侍奉左右。    直到子时临近,嬴政已然醉了七八分,赵高将嬴政带回了偏殿。    刚想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忽然,一个内官匆匆的来到了赵高的屋子前,来人立刻拜倒,神色谄媚:“见过中车府令!”    秦国的官职当中。    其实并没有中车府令。    只有车府令!乃是太仆属官之下。    至于赵高为什么会被叫做中车府令,那是因为,赵高和秦王嬴政的关系,谁都知道,赵高和嬴政乃是患难之主仆。    可以说,赵高虽是内官,隐形权力极大。    所以被盖为中车府令,其意,是以高为中人故也!    然而。    苏劫和嬴政,一个是秦王,一个是权倾天下的贵胄,所以,赵高在他们二人面前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但是,赵高却在任何一个天下人面前,那都是权势熏天之人。    而且,赵高的才情,因为受嬴政和苏劫的熏陶,多年来,刻苦研学,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迎合嬴政,不想被嬴政视为累赘。    历史上,李斯的书法,那是冠绝天下的,号称书法鼻祖,又身为廷尉,更是精通秦国法律。    然而,很少人知道。    在李斯和嬴政的背后,赵高其实是时时都在打卡签到,默默发育的。    论书法,整个秦国,赵高可以排的上前五,论秦法,赵高可以排得上前三!    可见此人之利害。    只不过他的光芒一直都被掩盖!    此时,赵高驻足,看了过来,微微点头:“何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