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1章,又是科举考试时(第1/3页)  大明镇海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一晃一下子就马上要入秋了整个京城又开始再次变得热闹非凡起来因为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很快就要开始了。
    这是正德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进行科举考试天子对此事非常的重视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邸报报纸通告了天下今年录取的名额将会比以往要多近200个总录取名额将会超过700个。
    这可以算是理念科举考试以来录取名额最多的一次了。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仅仅只有300个左右后来随着东榜以及大明海外关外省份的增多逐渐的将名额数量扩张到了500个左右。
    这一次正德皇帝额外的多批准了200个名额这显然也算是一种恩典了。
    因为在去年正德元年的时候按照以往的传统这新皇帝登基一般除了大赦天下之外还会开恩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仁义道德什么的。
    但去年正德皇帝并没有开恩科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正德2年就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了没必要去开恩科。
    科举考试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三年才有一次每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整个京城都会变得无比热闹。
    来自大明海内外各地的才子们汇聚于京城弄文泼墨也是在京城各地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数词对联墨宝等等。
    同时每一次的科举考试也是给大明的老少爷们增加了很多的新故事。
    什么富家千金小姐爱上了穷书生穷书生高中之后有情人终成卷属的故事都已经非常的老套了然而大家依然还是听得津津有味都在幻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成为那个主人公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还有什么才子与青楼佳人的故事那个怡红院潇湘馆的头牌和某个有才华的书生相恋奈何恶人老鸨始终不肯放人看嘲笑书生怎么怎么样。
    最后书生高中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最终老鸨不得不选择放人为此又给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还有某个穷书生前来京城赶考穷的没钱住客栈只能睡大街有好心人帮助了这个书生不仅仅让他住自己的家里面还给提供了饭食。
    结果书生不负众望果然高中当上了大官之后重重的酬谢了当年的恩人。
    诸如此类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一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整个京城各地都在讲这些故事。
    剧院里面唱戏唱的是穷书生与富家千金的故事报纸上面刊登的也是书生奋发读书的故事街坊邻居之间聊的最多的也是书生的故事了。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里面读书人的故事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也是最让大家喜欢的故事。
    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多增加了200个名额也是让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人数突破了史无前例的5万人很多已经五六十岁的老爷爷都颤颤巍巍的在自己家人的陪同下前来参加考试。
    很多原本都已经熄了科举考试之心的人也是想着这一次名额多再过来试试的想法。
    再加上现在大明的交通变得更加的便捷有汽车火车轮船等等让进京赶考也是变得更加轻松起来。
    还有就是大明人的生活水平变得更高读新学的人多读旧学的人比起以前来同样更多。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史无前例的有5万人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再加上还有一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秀才也到京城这边来凑热闹看热闹什么的预计科举考试期间京城这边可能会有超过十万读书人。
    没办法现在的交通太方便了大明的火车几乎是已经覆盖绝大多数的省了连西南的云贵川地区都已经通火车了有火车这进京就非常的轻松了。
    再加上还有汽车轮船摩托车等等的交通工具水泥道路更是到处都有这闲着没事去京城这边看看科举考试感受下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