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68章,兴建医学院(第1/3页)  大明镇海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卖报!卖报!”
    “为民族健康、国民保障朝廷将出资在大明各地首批建立十所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发展医疗科技和技术!”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大明各地逐渐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看报纸的习惯早已经深入了大明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城市里面报纸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
    成都自从长城铁路开通之后整个成都的发展就进入了高速的阶段日新月异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
    大量的工厂、商行落户在成都也是让成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在成都。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成都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三百万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
    不过成都的经济发展虽然是非常的迅速的但是在其它方面来说还是要落后于大明一些的尤其是在新学学校方面。
    至今成都这里都还没有一所新式的高等院校所有读新学的学子如果想要继续深造的话只能够前往其它地方的高等院校进行深造。
    这对于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学子来说都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但这就是现实因为大明朝廷是不会调拨款项去办新学的所有的新学学校都是私人出资开办的。
    这其中大部分的新学学校都是刘晋所开办的还有部分则是各个地方士绅、商人、官员等牵头筹钱所开办起来的。
    四川这边以前是交通不便大家都穷没多少钱来办新式学校后来修铁路川人又积极捐钱也就是这些年来四川这边逐渐的发展起来大家口袋里面也是终于有一些钱了。
    但是想要办一所高等院校这可是非常花钱的关键是办起来之后这每年都是要投很多钱进去才能够维持下来。
    这也就导致了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没有一所高等院校这一次朝廷要在大明各地兴建医学院也是终于有一所高等院校落户到四川了。
    “西南医学院!”
    “哈哈我们成都终于有自己的高校了!”
    “西南医学院落户成都西南医学院落户成都!”
    伴随着消息的传播顿时整个成都的老少爷们都兴奋的喊了起来。
    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发展缓慢经济相比起大明其它地方来差距比较大连带着教育方面都要比其它地方差很多。
    川人也是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几年也是有人在多方奔走希望能够筹钱在成都这边建立几所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人才发展西南。
    为此也得到了很多人支持有不少四川有头有脸的士绅都纷纷表示愿意康慨解囊这自古以来嘛唯独在教育上的投入是最划算的。
    尤其是这个时代教育其实相比起后世来还更加的不公。
    不管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还是新式教育方面都是如此。
    传统儒家教育就更别说了学费昂贵无比只有有钱人才能够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儒家教育没有一些家底你根本就无法支持下去。
    这就变相的淘汰掉了那些穷人、普通人的孩子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
    至于新式学校虽然有统一的考试但录取的名额只占八成左右还有2成的名额是自主招生这对于高等院校所在地区来说自然是最有利的。
    而没有自己高校的西南地区来说那就非常的吃亏了因为往往都无法去参加这个自主招生考试。
    其次是有些地方性的高校比如淞沪这边的淞沪理工它是淞沪地区的士绅、商户、工厂主等等一起出资建立起来的这自然而然大部分的招生都是面向淞沪地区的学生。
    还有像江西理工学院、江西师范学院这样的明显带有地方性特色的高校它也是江西省内的士绅地主、商人等等出资建立起来的。
    起本身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省内的孩子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大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