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6章,上面太有钱可不太好(第1/2页)  大明镇海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城一处隐秘之所。
    “真是天助我等在这个时候来个饥荒想不发财都难。”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笑着说道做粮食买卖的最喜欢的就是发生饥荒因为一旦发生饥荒这就意味着他们手中的粮食将会比金子还要金贵。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上可以用粮食来通天想要好名声了这粮食就便宜卖给朝廷少不了要获得一个大善人的美名。
    下可以利用粮食收割民财平时几文钱一斤的粮食饥荒的时候卖几十文一斤其中的利润有多大也只有这些粮商能够知道了。
    “发财不是难事古今楼的买卖都知道吧这古今楼开业到现在他们的进账都已经超过五百万两白银了这才是一夜暴富。”
    “据说前段时间东宫的哪位分红都分了一百万两白银。”
    “我们这做粮食买卖的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上不了台面赚的是辛苦钱。”
    一名书生模样手中拿着扇子的年轻人谈谈的说道。
    “胡公子说的是我们只是赚点辛苦钱、辛苦钱!”
    那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听到这个胡公子的话也是赶紧点头哈腰一副巴结的样子。
    这个胡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叫胡万安徽商胡家的大公子未来的接班人。
    徽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财富的代名词徽商并不是笼统之安徽这边的商人它的范围囊括了江苏淮扬一带。
    淮扬一带因为有盐所以诞生了无数的大盐商而盐商这是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代表。
    同时因为明朝特殊的盐业政策这想要获得盐引就必须运粮食到九边重镇去才能够获得盐引当然这个政策在弘治五年的时候就改了原因是因为私盐盛行再加上朝廷权贵等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
    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时候时任弘治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所以以前这些盐商想要做盐的买卖就必须要运粮食到边镇地区去换取盐引才可以这些徽商自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地处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这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慢慢的这些盐商和粮商彼此之间也是很难分开徽商也是如此他们既是大盐商同样也是大粮商。
    胡家是徽商当中的代表性家族也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家族家族势力极其庞大在整个大明上下都拥有极其庞大的影响力。
    “这上面太有钱了可不太好。”
    胡万安看了看这人接着淡淡的说道:“朝中这边也是已经传话出来了这一次我们要接着这个机会将上面的羊毛全部薅光了。”
    “当今天子非常的仁厚又是一个仁德之君勤政爱民非常体恤百姓现在北直隶、山西、山东发生饥荒他必然会全力赈灾。”
    “但是国库空虚到时候朝中诸公肯定会让天子动用自己的内帑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皇帝的内帑给一次性全部吸干不过内帑这区区百万两白银我们根本就看不上。”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胡万安的口气非常大百万两白银都根本看不上。
    当然这并不是他口气大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大盐商、大粮商一个个都富可敌国大明朝廷和大明皇帝和他们相比都是穷叫花子。
    “这一次主要还是针对东宫的哪位他的古今楼太赚钱了这个产业必须要掌握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