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六章 使用期限(第1/2页)  重生光影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多少都会有点自负,相信自己的判断胜过相信道理和他人的经验。    父亲常说:“有好样学好样,没好样看世上。”    这么糙的词句一直被他津津乐道,是因为爷爷当年就是这么教导的,他觉得自己没做好,于是时不时拿来提醒苏长青。    可能是话太糙太通俗了,以至于苏长青都没察觉自己重生后就是这么做的,不断搬运借鉴别人成功的作品,于是有了今日的名气成就。    当然不仅仅是他,翻开世界五百强,大量的企业最初是靠模仿搬运起家的。    张导算不算可以学习的好样呢?    当然算,到目前为止国内并没有比他更成功的导演,在人生、事业的道路选择上的确有可借鉴之处,包括曾经掉下去的坑。    苏长青借鉴了,但因为理解不深,没有完全把握到精髓,显然借鉴得不够,恃才傲物更愿意凭自己的本事摸索。    某种程度也算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实际上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回头路。    不过人生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亦步亦趋踩着别人脚印或许比较省力,但也缺乏乐趣。    记忆是重生者最大的优势,苏长青很幸运,记得不少好东西。    可头脑毕竟有限,虽然他是学电影的,但谁看电影也不会都背下来,即便记住也未必都能用,感觉记忆资源已经被他利用得差不多了。    而且这些记忆也有使用期限,马上进入新世纪,搬运的风险越来越大。    之后一部佳作的创作周期越来越长,甚至长达十几年,苏长青不能再陷入版权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电影市场慢慢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佳作越来越少,影片不再追求故事性,更加类似光影音乐的精神按摩,搬运回来的意义大减。    二十一世纪的好莱坞,剔除了漫威、DC、迪斯尼后好片零星,乏善可陈,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名作大多数是九十年代或者二十一世纪早期的。    那之后的电影越来越去故事化,剧情越来越简单,悬疑烧脑曲里拐弯的越来越小众,也就线上还偶尔玩玩。    比如加起来六七小时的复仇者联盟系列,讲故事的桥段加起来不到一小时,其他都是大小各种特效、打斗。    DC倒是热衷讲故事,然而故事复杂了就拧巴,观众没耐心看,所以热度差复联不是一星半点。    二十年后经历了一段时间低谷的基努里维斯凭借《疾速追杀》系列翻红,这是个很具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疾速追杀》没有完整的故事,男主的狗被黑帮杀了,为了替狗报仇,于是大开杀戒,居然一连杀了三部。    故事无法令观众惊奇,于是就厌倦了,更喜欢以一个简单的理由欣赏光影音乐,追捧偶像明星。    基努里维斯的翻红商业价值很大,于是趁势开拍了《黑客帝国四》。    他成功了,就会有人跟进。    汤姆·汉克斯后来也拍了《灰猎犬号》,也很类似,简单的剧情,从头到尾都在表现他如何具体地指挥一艘战舰对抗德军。    人家都快没剧情了,还抄什么?    仔细回忆的话,当然还可能找到些可以利用的电影题材,仍可以像一年来这样再拍几部电影赚些钱。    但这显然是不断重复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的。    所以苏长青得尽快改变观念适应形势,尽快拿出自己的东西。    《杀死那个人》算是在原创路上踏了一小步,在别人基础上有了更多自己的东西,但《猫鼠游戏》一下子又回到了老路上,这是不行的。    聊到最后查理兹·塞隆有些吐露肺腑之言的味道:“我非常喜欢与您一起工作,母亲和朋友们都说能得到您的赏识,是我极大的幸运,其实不用她们说,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得到您的邀请时,我就意识到命运已经彻底改变了。”    她凑近了苏长青:“如果您哪天又开始做新的尝试,继续拍特立独行的电影,需要我时一定随叫随到。”    空气变得有点粉,不过苏长青知道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