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二百六十六章 追逐到极致(第1/2页)  重生光影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或许是《黑天鹅》后期制作顺利,也可能是祥云基金在泰国初战告捷激励的,苏长青心情放松思路也随之突然就打开了,《钢琴教师》越写越顺。    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这是阿佳妮的《钢琴教师》,不是于佩尔的。    这很关键,虽然她们同为法国顶级女演员,又都是拍文艺片的,但无法互相代替。    虽然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但相当多的业内人士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不服气,坚持原味移植的翻拍作品汗牛充栋,结果大多都不成功。    苏长青重生之初坚持原创之路,叫好不叫座之后面对现实开始翻拍,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开始《我的野蛮女友》《太平号》基本原样移植,虽然有些改动但整个框架没有变。    然后《移动迷宫》开始大改,糅合进了《大逃杀》和《饥饿游戏》的大量元素,而且赋予了全新的反战内核。    到了《小偷家族》《入殓师》和《黑天鹅》阶段,因为剧情复杂记不清详细内容,苏长青开始在大框架下二次创作,人物之间的小故事、互动对话都已完全是自己写的,和原作差别很大。    现在开始写《钢琴教师》,又发展到了新阶段,情况已差不多类似命题作文,开局只有一张图,几个人物设定,其余得全部自己重写。    既然是创作,那就是根据阿佳妮的条件编写故事,少了原作限制当然就顺畅起来。    《钢琴教师》原作无疑也是为于佩尔量身定做的,虽然演的是四十岁左右的教师,但她当时已经五十多岁,又故意造型得干瘪苍老,与大家印象中的高等学府钢琴教师形象大相径庭,说她是卖菜小贩也不违和。    这电影也是为获奖定做的,极端突出于佩尔的演技,有大量特写镜头,注重刻画内心世界,文艺气息非常浓厚。    剧情同样走极端,没有一个情节是令人舒服的,钢琴教师的人生毫无乐趣,生不如死,与学生之间短暂的所谓爱情只有伤害与痛苦,以及对尊严的无情践踏。    可以说这是一部推高表演艺术的纯粹文艺片、获奖片,也有一定票房价值,虽然冷静又不失悲悯的刻划女主角的遭遇,可能具有人文价值,但社会意义几乎为零,拍出来也甭想在国内公映。    不过《钢琴教师》的表现形式对苏长青有极大的启发价值,他因此又补拍了二十几段《黑天鹅》中穆沐和柳雨菲的戏,进一步突出内心刻画。    李奥以及穆沐、柳雨菲也是服气:“您这创作可真是自由自在,都开始配音了,反过头又补拍。”    自己编导、自己的人马和资金,当然有追求尽善尽美的自由,有条件的导演进入数码时代后甚至把老作品拿出来重新制作再上映,《星球大战》系列这么干过,甚至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也做过。    补拍《黑天鹅》当然也是为了风格上与后作《钢琴教师》步调一致,这样才像是黑色系列的作品。    另外苏长青也有了个考虑,《水形物语》这故事的女主很难挑,需要颜值一般但表演大胆细腻,他认识的女演员没一个合适的,而于佩尔却是很好的人选,合作的话肯定会非常出彩。    这简直是乾坤大挪移,把原本属于她的电影挪给了阿佳妮,再安排一部合适她的好片。    这主意看上去不错,但现在没时间考虑这个,以后再说了。    创作《钢琴教师》同样必须考虑颜值因素,于佩尔数年后拍摄这部片子时已年老色衰,而阿佳妮现在美得像朵奇葩,形象必须暗淡化普通化处理,连表演风格都得改变,这对她都是挑战。    对于自毁形象阿佳妮倒是能接受,被人夸了一辈子美貌,似乎也有股反其道而行的冲动。    “别在意这些,我不是花瓶。”    美女的话说得轻巧,角色是否好看可以不在乎,那么是否介意一起玩变态呢?    于佩尔的演技好得吓人,影片中的日常表演处处精湛,随便截取一段都可以当作电影学院表演课的示范片段,但让她再次戛纳封后的,恐怕与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