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3章 囚笼(上)(第2/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毕竟兴州城拖不起。

    这么庞大的兵力调动,也迅速被王章二人得知,两人用快马不停地来回通信协商,终于制订了一套很古怪的战术。同时,王巨又抽出许多骑兵,潜回庆州,自庆州潜入前线,物资也随着向北方转移。

    不久朝堂接到了消息,当然,吵得不可开交了。

    辽军三军渡过黄河,杀向夏州。

    宋军于七里坪紧急筑了一个军砦,这里原来是属于夏州北郊的一个乡镇,现在这一片地区水土还没有完全恶化,又有一条无定河的支流可以灌溉,由是成了西夏一块宝贵的农业区,往北则是黄羊坪,虽没有什么河流,但地气潮湿,至少对于南河套来说,是一块丰美的牧场。

    黄羊坪总体地势平坦,无险可倚,时间又急,宋军直接放弃了。

    之所以在这里建设了军砦,正是不让辽军顺利得到水源。

    辽国这次发动的兵力数量可不少,十几万兵马,但也不完全是战士,还包括从仆与民夫。想一想,这么多兵马从河清军兜到七里坪,中间还有一片大沙漠,天气又是正热的时刻,什么水也喝光了。而且现在自夏州到宥州,都被宋军严重催毁,西夏人自己都没得吃了,也不可能供应辽军粮草,所以辽军还要自备大量粮草过来。这样行军速度就变得更慢……

    人困马乏的辽军到达,看到宋军扼守了水源,一个个眼红了,三军拼命之下,宋军不敌而逃。

    辽军再度兵临夏州城下。

    有两个有利的地方,城中的西夏百姓是支持辽国的,同时夏州城墙残缺不堪。

    然而问题是城中百姓即便支持辽军,他们敢拿起武器与辽军来一个里应外合么?况且阻卜人更穷,在与宋朝交接前,早将城中洗掠一空,就包括百姓家中的铁器,大草原上真缺铁啊。

    现在许多贫困百姓还指望着宋朝救济呢。

    而城墙虽然残缺不堪,终是城墙,辽军兵渡黄河,宋军就开始紧急修葺城墙了,真来不及的地方也筑上栅栏,攻防战开始。

    但时间就有了。

    斡特剌也在抢这个时间,甚至以为城中宋军反抗才是正常的,如果不反抗,让辽军轻松的夺下夏州城才是不正常的。

    于是他又分兵前去洪州城与宥州城,将两城接受,得防止宋军抢在他前面将这两城拿下,那样的话就不能及时对宋朝边境构成威胁了。

    两方都认为赢来了时间,宋军赢来时间是为了能顺利安排兵力与物资,辽军赢来时间,是抢在宋军未反应过来之前,先行占据三州之地……

    而且斡特剌以为他手中的兵力足够多。

    确实不少,几乎与萧燕燕南下那次兵力相仿佛了。

    但是如果关注北宋这段时间战争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国战争用兵规模越来越大。

    先是北宋,宋太宗两次北伐,一次比一次规模大,第二次北伐动用的军民达到了三十万人,然后惨败而回。随后宋朝用兵兵力越来越少,特别是宋仁宗之时,即便定川砦惨败,也不过数万兵马。到了赵顼朝开始升头了,郭逵南下动用了三十万军民,无论怎么解释,这一战郭逵确实出现严重失误。再到五路伐夏,兵力达到五十万!

    辽国自从澶渊之盟后,没有与宋朝交手,但伐高丽,以及后来的平女真,好几次兵力多的惊人,五十万,七十万!

    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宋辽立国时久,人口增加,因此能得到充足的兵源。

    就象宋初,只有三百万户百姓,因此国家只有三十万兵力,十来万厢兵,十来万禁兵,若是象现在这样,各色兵种与后方的民夫达到一百多万人,不提养不活了,百姓也无法农耕生产了。

    但有一个国家很奇怪,那就是西夏,李元昊那么紧张,先是吐蕃,后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