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0章 王遍7天下(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家的官员数量才变得无比的吓人。

    然后王巨再对比,与熙宁初相比,宋朝官员未减反增,又增加了两千多人。

    王巨看后,放下卷宗,久久无语,能说什么?话说三遍如烂草,再说下去,未必起作用,而且会更招人恨,夺人前程,如杀人父母!

    正是这个王遍天下,连带着王巨对王震都略略产生了排斥。

    王巨又说道:“田翁翁,你对他说,我身为朝廷副执,不便私下见客,再说,同为中书官员,有什么不能在中书说的。”

    “好来,”老门房走出去,但一会又回来了:“少保,他说有要事,必须见到你。”

    王巨没好气地说:“让他进来。”

    王震带了进来。

    “王子长,这就不好了吧。”王巨未等他见礼,便不客气道。

    “王公,下官也知道不好,但这件事真的必须在私下里通知王公。”

    “什么事?”

    “你看这道奏疏。”

    这更不好了,地方上递到中书的文奏能随随便便带出来吗?王巨要发作,不过想了一想,还是打开来看。

    是海南岛同送来的奏折。

    海南岛在宋朝算是最苦逼的地方,因此每每迁派官员都让朝廷头痛万分。如果派出的官员没有能力,弄不好就会出乱子。派出的官员有能力,则不愿意前往。

    因此前任琼州知州俞碱生生在琼州担任了六年知州,朝廷无人替代,直到今年春天,老俞去世了。朝廷没办法,只好将朱初平派往海南担任琼管体量安抚使兼琼州知州。

    然而朱初平到了海南岛后,看到了许多恶习,忍不住上书,也就是王巨手中的这篇奏疏。

    海南岛也有盐场,可民少盐多,经常盐卖不掉,于是上面下令让各州军强行摊派,负责的典吏没办法,只好赔本出售,然而账目亏空了,只好让各个典吏来补偿。这让典吏们还活不活了?

    海南四州薄书不整,多是黎蛮,也没办法整,可朝廷要摊派青苗贷,于是各州官员乱书一气,或书手妄增税苗,或以误税拨入书手户下,或代纳之弊未去,或户名二三,然后催科的胥吏拿着这份名单下去放贷收贷,好了,又开始乱套了。

    海南黎峒本来是,共耕分收,但随着宋朝对广南的治理,许多汉人百姓迁徙到海南生活,然后这些汉人就想着法子侵占黎蛮的田地。黎人也不乐意,因此便打官司,但官府是向着汉人的(能征到税……),往往反过来会以生事为名抓捕黎人,黎人更不高兴了,俺们讲道理讲不清楚,就拨刀子拼命吧。朱初平便请求朝廷派官员来专门处理各州田地纠纷,再从汉人移民中挑选少壮之人,籍成保甲,用此来震慑黎蛮,恩威兼治,好使海南安静。

    海南四州在海外,道路不通,百姓贫苦,朝廷让百姓出役钱,百姓拿不出来,于是有许多人逃向黎峒避役钱。对此朱初平也没有好办法,只好说,四州还有七千二百余贯宽剩钱,请朝廷恩准不用上交这个宽剩钱,而是留下来充当四州军官员接送费用(公使钱),用此来节约海南的支出,稍稍减轻百姓负担……

    盐多民少,盐场不管,依然役使着大量亭户,可盐场是亏空的,因此亭户也苦逼了,因此朱初平希望朝廷核实销量,适度的减少,那么也减少了亭户负担。

    朱崖军地窄人少,税米不足,但官府强行让百姓纳税米,百姓只好从昌化军购买,然而道路遥远,又往往被黎人打劫。于是胥吏就让百姓每斗算钱三四百补税,百姓苦之。但朱崖军的蛮人则用他们的特产,与海北客舟换米,不缺粮食。所以希望朝廷也用此策换粮,满足当地驻兵与官吏的粮食需要,减少百姓的负担。

    海南岛出产沉香木,但省司每年科配数量太多了,又每两只给一百三十文钱。于是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