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4章 几振(下)(第2/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蛮族地面,不是招抚,而是安抚了当地的妇女,蛮人也是人,一怒之下将两使脑袋砍了。这一砍事儿大了,没办法投降,于是聚集起来不是投降宋朝,而是进城杀官造反。

    章惇听到消息大怒,不管官员是不是操蛋,但杀了使者不算,还进城杀官造反,再不收拾,这片地区整个就乱了套,说不定就会产生第二个李继迁侬智高了。

    因此迅速带着大军滚滚南下

    消息传到京城,赵顼有些傻眼,朕让你带兵前去,是震慑,不是真打的,历史多次证明,打不管用,只要宋军撤了,当地蛮人立即变本加利地报复。

    王安石只好说,章惇还是可信的,但一定要稳住,戒惇勿要轻举妄动。

    但他们都低估了章惇,章惇的攻势反而变得更猛。

    转运副使蔡烨担心了,上书朝廷,不能打,请将章惇立即调走,由臣来接手,则臣慢慢处理。和平统一吧。

    如果真能和平统一,这么多年早就和平统一了。

    不过赵顼确实很担心又象以前那样,师老无功,因此同意了蔡烨的意见。然而王安石却是坚决不同意。

    但章惇不管朝堂上是什么动向,继续用兵。这一回朝廷来真格的了,而且战斗力惊人,为宋军所逼,当地最大的苏氏来降。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章惇打破了宋朝以往治梅山的纪录,非是打一下就撤军回去,而是正式开梅山。

    所谓开,一要设治置县建城,官府正式管理。二是籍户,梅山蛮族一万四千八百户、二十六万亩山田全部籍入户册田册。三要征税,但考虑到新附,为示优待,一年两税只征一税,比内地百姓减半。四是驻兵。

    做完了这些,章惇想想还不够,于是在当地开设学堂。传授蛮人汉家的诗书经义礼仪。以前宋朝封锁这片地区。不准商贸往来。也不准工匠与铜铁流入这片地区。现在统统解除了封锁,而且章惇主动替他们调争民族矛盾,于是诸蛮徭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

    因此有些砖家哀叹,“后来梅山蛮发现对他们不利,即官方侵逼洞穴,至生疑惧,久而久之。梅山蛮大部与迁徙过来的汉人同化了,小部因为种种变故,迁出了梅山。”

    傻逼砖家!

    难道汉化不好吗?

    看看人家小倭国,为什么团结,难道他们当真是单一种族?正是因为民族融合得好,最终无数外来人种,各岛人种,全部融合,全国除了极少数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人以外,只有一个大和民族。所以这个国家才如此的团结。难道倭国这样做不好吗?

    砖家也许是精英、公知,但也说明了章惇之作用。

    正是章惇这次开梅山。为长沙周边地区的安定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最终成了四大米市之一。

    梅山蛮,这个头痛的老大难问题,一下子彻底解决了。

    这是好事,赵顼还能说什么呢。

    梅山解决,章惇盯上了南北江。南江蛮向永晤、舒光银两部挺不住,率先向章惇投降。但也有人不服,田元猛跳出来带头反抗,结果让章惇派出大军,一二三剿灭。不过北江那边更复杂,章惇先停下来,将梅山与南江消化。

    这是荆湖路带来的捷报。

    然后再转到巴蜀泸州地区。

    据传当年赵匡胤用玉斧,不是兵器的那个斧,而是镇纸的一种器皿,在地图上往大渡河一划,说,从这往西朕不要了。

    这个说法王巨同样很怀疑,因为当时实际情况是王全彬与他的部下暴行,引起巴蜀百姓的激烈反抗,灭蜀国只用了六十几天,但镇压了这次反抗却花了近一年时间。

    况且还有南唐,南汉与河东,因此从战略上再往南往西经营,那是很不划算的。

    但赵匡胤确实对西南不大感兴趣,为何呢,难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