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1章 保马(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开封府界,最后河北也来了,然后官府给钱哪,百姓必须买马,导致全国马价迅速高涨。但官府给了几个钱?

    最后就是由百姓来养,百姓会不会用马来耕地,用马来拉货物?那么战马负重久了,还能不能跑得快?

    这个问题王夫之也提到过。

    他说熙丰新法,害之已烈者,青苗、方田、均输、手实、市易,皆未久而渐罢;哲、徽之季,奸臣进绍述之说,亦弗能强天下以必行;至于后世,人知其为虐,无复有言之者矣。其元佑废之不能废,迄至于今,有名实相仍行之不革者,经义也,保甲也;有名异而实同者,免役也,保马也;数者之中,保马之害为最烈。

    这话说得太重了。

    不过因为保马法延续到了明朝,所以也将明朝百姓坑苦了,它看上去是很美,百姓也巴望着因为养马而免征赋税,于是纷纷养马。可后来因为经营问题,种马死亡,牧地转用,养马之人又没有免掉服役,最后贫饿流亡,都是保马法害的。

    养马,不是牧地不够好,不是人不能养,不会养。是因为在遇到旱灾时,没有粮草,遇到恶劣气候时,而死于疾病!

    只有官办的牧苑,让马可以群居,游玩和嬉戏!官家有专门的牧马人,可以治疗疾病,官家有专门的牧草资材,可以在旱年也可以有饲料吃;和私自养马相比,一来一回,产量,品质都相差几倍。

    自从周朝到唐朝,都是用这个制度。汉,唐可以用来保卫边疆的车骑之多,而不用担忧他的匮乏,何苦要引诱普通民众而陷他们与困境呢?执行这个政策的人,不以为这个为王安石的政策,也不这个是祸国殃民的政策,一个个争相执行,延及的灾祸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所以说保马之法最坏!

    当然。他说得太激烈了。

    但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只有官府办的牧监才能养战马,为什么呢,因为面积大,所以马才能群居,才能游玩嬉戏,也就是有足够的场地让它们奔跑,然而到了老百姓手中。没有足够的场地让它们跑,又让它们负重,即便养不死马,这个马上了战场,又会有什么表现?

    然而这个问题很多。

    汉唐能养好马,是因为他们的都城都在长安一带,关中本身就有着牧场,即便是南北河套,河西,离长安也不算太远。

    但宋朝的都城在开封。明朝的都城在北京,无论往哪里放养。离都城都太远了,那么强大的骑兵不拱卫着都城,统治者如何放心?因此这一道坎儿就绕不过去。

    所以包括王巨那个马策,也不是治本之道。

    只能说按照他所说的,将牧监承包给百姓饲养后,战马还是战马。

    王巨想了想后,说了一句:“关健还是敛财。如果青苗法没有两分利,又不强行摊派。如果免役法没有宽剩钱。如果保马法真正给了百姓的买马钱,并且制订更详细的死马赔偿条例,就算百姓养的马上战场发挥的作用不大,但确实会让一部分人会骑马,同时这些马能耕地,能拉货……”

    不要说马了,就是长寿的乌龟也要死的。

    如果不问什么原因而死,就让百姓赔偿官府的钱,那又会生出许多事端。

    其实至此王巨的计划也清楚了。

    不就是钱吗,如果王巨有方法,替国家带来更多的收入,将这些变法的弊病之处去掉,那么无疑这场变法就得到了保持与延续,宋朝也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但那样,王巨就必须成为某一派的领袖,否则在这时候什么事儿也做不了。

    王巨就呆在了横渠,专门教数学,并且从当地招收了五十名弟子,这些弟子王巨会发放衣食信行费用,并且给予一些薪酬。但他们要一直呆在王巨身边,专门学数学,并且协助王巨做试验,或者计算,就象三角函数等,必须得用粗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