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二二章 楹联(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贪官污吏,莫入此门。

    “就将它贴在门口吧。”

    “喏。”

    这就是一种态度,对贪官,王巨是零容忍政策!

    “诸位,各位也许抱着侥幸心理,我朝对贪墨处理得越来越宽松了。无妨,各位怎么贪,我未必会处理,我只处理器甲,如果造成器甲严重不合格,我会上书,按照轻重问责,轻者削职为民,重者刺配,甚至流放沙门岛。我在郑白渠说过一句话,我不是好官,更不是烂好人,我会救人,也会杀人。”

    最后一句话让少数人打哆嗦。

    别人说杀人,也许是假杀,但王巨说杀人,那是真杀!

    “第三件事,我看了两天,看到很多问题,如制造器甲,平时大家都在休息,然而到了战争来临时,又立即赶制。结果闲时,朝廷养了一大群闲人,忙时,又因为抢工时,不能完成任务,造成了器甲不合格,这也是军器监原来各局作库的一大弊病。这一条我也会渐渐改进,以及各局作的配合,管理,当然,你们若有良策,也可以向我进献,我一道上书朝廷,最后成为军器监的制度。”

    “第四件事,便是裁减与简政,我仔细地看了一些作局,特别是弓箭院,我以前一直以为朝廷任务繁重,诸工匠无法竣工,所以才粗制滥造。实际错,非是无法完工,实际平时工作很清闲,之所以有时候很紧,就是我刚才第三条所说的那样。不日后我会上书改进。但问题是各作院库里有大量不良工匠,手艺很差,因为门路关系得以上位。还有的有手艺,却是好吃懒做,不想做事。我不久会制订工作量,好吃懒散者,没有手艺者,我会一律驱退出去。用这些钱帛,对各个工匠、习学,进行加薪。”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仅是京城的弓弩造箭院就养了一万多名各色官匠,然而到了河湟开边时,因为缺少弓箭,史上宋朝不得不下诏,于民间购买制作弓箭。

    不提各州府的几十个大作院吧,就说这一万多名官匠,怎么着,一年也能生产三四十万弓弩吧,顶多两年,所有官兵都可以从无到有装备了。就不要说现在官员顶多缺三分之一弓弩。

    当然,战斗时有损耗,可河湟开边动用了多少宋军?

    这也太坑爹了。

    不是坑爹,连妈都坑了。

    但因为军器一直是以宦官为首掌管的,即便王安石变法,都没有注意到此节,尽管后来也设了军器监,改革效果并不明显。

    “不但我会订下工作量,还有逐一细察其质量,以及各作院库里大量的官员,我知道你们有一些是外戚,有一些是权贵子弟,无妨,我不管你们是什么出身,做得好,本官一律会向官家替你们请功立赏。做得不好,同样一律,我会将会议黜出军器监,并且这个数量不会低于三分之一人数。你们好自为之。”

    这就是王巨说的四条。

    但还不止,一些同样功能的作院库,王巨会一一兼并整合重组。

    再进这个四条整理融合后,那么军器监便是一个高效的机构了。

    最后王巨又说道:“没有能力的,还有其他一些想法的,本官劝你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有门路的立即找门路,乘早离开军器监。没有门路的,自己琢磨着,该怎么做,才能让本官不会惩罚与黜退你们。”

    王巨又翻了翻名册道:“不错嘛,本官第一天来此集结,便有那么多人不来,毕道。”

    “在。”叫毕道的小吏恭身上前。

    “你马上给这些没有来的人统统记上一次大过,以后我制订好章程后,凡是违反三次章程者,一律黜退。”

    “喏。”

    下面的人听着传话官吏将王巨每一句传达下去,许多人心中冷嗖嗖的,王巨这是狠整军器监了。

    这就是王巨与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