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九八章 舅舅们(上)(第2/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臣岂能让外戚捆住手脚,就是赵曙敢这么做,也会掀起更大的风波。

    “你姑姑在宫中托人带出信来,让你二弟勿要着急亲事,据她所知,今年冬天到来,便是那小子及冠之时,似乎也就要娶那个延州李家小娘子了,若是那时候再议这门亲事,想来长公主殿下肯定不会再排斥。”

    曹评心中多少有读不大舒服,感觉弟弟似乎在捡剩饭剩菜。

    当然,他们这些家庭,往往亲事已经非是自己能做主的,多成了政治牺牲品。

    “还有,那个王巨,你们也不要招惹他。”曹佾再次嘱咐道,如果是一般的小知县,得罪也就得罪了,但那小子,最好还是少得罪为妙。不要小看了士大夫,即便高家,士大夫们照样弹劾,况且是曹家。

    其实何必要联亲,只要维持好这份小心,曹家就可以长盛不衰了。

    其实王巨也不大在意。

    主要他现在官职还小,再稍稍大一读,不要说曹评了,就是曹佾本人来了,也不敢在一名真正士大夫面前放肆。

    因此王巨会偶然想一想为什么曹国舅这个大儿子莫明其妙找自己麻烦,也没有往心里去。

    甚至他向巴蜀奔驰,然后来到都江堰前观看,就再也没有想曹评了。

    至于京城会不会有人找他麻烦,那又如何?

    为什么不怕,答案迅速揭晓。

    正月到来,京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正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赵曙于福宁殿驾崩。

    百官入福宁殿发哀,再听遗制,召赵顼即位。

    就在这时候,曾公亮忽然看到赵曙手动弹了一下,他立即告诉韩琦,说道:“稚圭,先帝复生,手动了,不能召皇太子前来。”

    如果前面赵顼在即位,后面赵曙眼睛睁开,那个笑话就闹大了。

    韩琦看着赵曙。这时代医学落后啊。他也弄不清楚赵曙能不能活过来。然而想了想,立即大声说道:“先帝复生,乃太上皇,速召皇太子。”

    太上皇不是在宋朝出现,如赵武灵王就将帝位传给赵惠文王,自己做起主父,实际这个主父就是太上皇。

    有的是和平解决的,年事已高。倦于政事,于是索性将皇位提前传给儿子,如宋高宗,北周宣帝,乾隆皇帝,这些人虽内禅,但权利过渡得比较和平,他们自己手中仍有一定的实权。

    还有一部分是迫于形势非自愿退让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唐高宗虽然心中不高兴,下场还好一读。至于唐玄宗回到长安后,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他的处境。

    曾公亮隐隐觉得不妥,可是韩琦一味坚持,他也不好强劝了。

    这是韩琦做错的第三件事。

    第一件事,韩琦进宫探望,这没有做错,他是首相,皇帝病重,岂能不看?但不当对赵顼说一句,大王勿离左右。史书记载是赵顼恍然大悟。

    其实这就画蛇添足了。

    赵顼本来就在赵曙身边一直服侍着,即便王巨来到京城那么多天,他也未与王巨会面,况且还有高滔滔,何必说出来。

    这种急吼吼地向新主子献忠,让高滔滔心中已产生了不满。

    第二件事,韩琦让赵曙立皇太子,这件事本来是做对的。赵曙便说了,大王。韩琦却继续追问,赵曙无奈,只好写下大大王,颍王顼。

    就是这时,御医还怕赵曙心情忧伤,瞒住赵曙真正病情的。

    但韩琦这一逼,赵曙非是晋惠帝那个傻蛋,岂能不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了。所以才难过地一个劲的掉眼泪。

    文彦博因为看不下去,这才问出那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有一个大大王就行了,何必一逼再逼?

    这是第三件错事,之前赵曙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强行着只能写几个字。开始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