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三章 捞好处(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还不能让西夏人崩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蔡公手中兵力不足,只能焦急地看着战局。”

    “韩卿,不是发出诏书,让王卿立派援兵支援庆州吗?”

    “还有此节?若是王公与陆公齐发援兵,那一战会胜得更辉煌,其实到后面因为兵力不足,大伙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夏人逃回去,”黄公公惋惜道,实际那时候蔡挺给他喝了一碗茶,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喝完了,他就呼呼大睡了。不能让他看到抓走大量战俘,睡吧,睡着了好啊。

    赵曙脸色更阴沉。

    虽然此次大捷让他高兴,但击毙与俘获了五万多人,与七万人八万人终有区别的。若是将李谅祚十万兵马干掉了八万兵马,这小子下一回打死他,也不敢入侵宋朝了。

    于是他不悦地道:“继续往下说。”

    “喏,这时王巨主动请命,带着三营保捷与一千余名强人冲向战场。本来蔡公下令让他想方设法将几支军队聚集的,不过那时候战场太混乱了,谁也做不到。王巨便想出一个主意,强行凿穿了西夏军队,对各支骑兵主将下令,让他们杀向站在土山上指挥的李谅祚。中间还遇到了西夏人的铁鹞子……”后面的许多,黄公公多是亲眼看到了,因此讲得绘声绘色。

    实际蔡挺在奏章上也提到这件事,不过刻意淡化了。

    这是有意在保护王巨。

    他也相信王巨不会象狄青那样不领情,狄青之下场,正是这个不领情,让庞籍抛弃了他,于是赵祯一个人撑不住了,狄青悲催。

    事实他多虑了,王巨的水比他想的深。

    黄公公讲完了,他是激昂版大顺城之战,蔡挺那是冷漠版大顺城之战,但基本吻合,误差的只是细节的描述。几人将两个版本一对照,基本能还原出八九成大顺城之战的真相。

    文彦博吐了一口长气说道:“原来也危险哪。”

    如果蔡挺在此,能倒,兵战凶危,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除了极少数那几个战神外,谁敢保障自己百战百姓?

    况且自己是战神吗?自己是文臣好不好?

    韩琦也长吐了口气,蔡挺不表功,他也不能发作,但这一战同样压在他头顶上,一样多的敌人,自己在好水川时手中所用的兵力却比蔡挺多得多,然而却败成那样了。

    原来这才是真相,蔡挺那一点胜败也悬于一线之间哪。

    不过王巨那小子真能打,这小子当初干嘛不做武将,偏偏做一个文臣?

    想得美,王巨才不会那么傻呢,做武将,做到岳飞这一步,到顶了吧,下场呢?

    若岳飞是进士及第,是文臣,秦桧敢不敢施加剥皮拷?敢不敢斩于风波亭?

    赵曙道:“这个岁赐要不要停?”

    王巨这份奏章写得很详细,包括盐的运作,但这只是王巨的想法,赵曙也要征求这几个宰相的意见。

    韩琦说道:“可,并且派使前往诘问,为何犯我大宋。”

    文彦博说道:“如此,则边衅大矣。虽环庆路大捷,然死伤惨重,恐无再战之力。其他数路边臣不协,多是懦弱之辈,不堪重用。西夏惨败,正是恼羞成怒之时,若再禁岁赐互市,必然重新发兵,他们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此言恐虚也,但举国用兵,三四十万兵力还会有的,就是他们重新侵犯环庆,环庆也无法抵挡了,请陛下三思。”

    见好就收吧。

    这就是王巨所说的与政治主张无关,就是文彦博自己也不敢说,只要前面一禁,后面西夏不顾此战重创,再度发兵。

    然而韩琦同意,他就会反对。

    不过相对而言,现在他们两人还属于温和之争。

    现在是敌人,未来又能变成朋友,这才是政客……

    想一想,以张载那性子,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