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二八章 有些欢喜有些忧(上)(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想从后方调拨六营官兵进驻庆州,也想分三营官兵于华池县。”

    环庆路的兵力不是仅在环州与庆州,后方邠州、宁州、乾州同样有着大量驻军,并且宁州多数时候驻军兵力还胜过了庆州。

    这个原因同样是因为供给造成的结果。

    打一个比喻,若是有一能臣主持,中原各地的高梁运到三门峡,一斗可能只要二十几文钱。三门峡无法通航了,从陆地转运到上三门,再由小船运入渭水,运到长安,可能这时一斗粟价格就达到了五十文钱,一斗米会达到一百余文钱。这还是朝廷能接受的。

    然后到了长安后,再也无法用便宜的船只往前线运了,只好用小车子一车车拉,那才是损耗的开始。往往到达宁州一斗粟米能变成两百文钱,到达庆州就变成了四百文钱。

    若是再贪一贪,一斗千文也不稀奇。

    因此宋军不一定分布在最前线,而是从前线开始,陆续向长安方向逐渐分布,那么风调雨顺时,当地的税粮就能将士兵供给担负起来。不过驻军太多了,因此在遇到大灾害时,前方又平静,往往会让前线的将士开拨,返回长安就食,节约用粮成本。

    蔡挺将后方六营官兵调到庆州,也意味着朝廷要额外增加许多开支。

    但这个与王巨无关,蔡挺也非是指这个额外开支,而是指酒。

    “蔡公是认为纵然增加了三营官兵,华池县力量仍很单薄,必须要将几营官兵全部练成真正的强军,那时候兵力虽少了一点,但是精兵强将,才能力保华池县不失?”

    “老夫正在此意,但想强军,常规手段是不行的,首先朝廷似乎财政很吃紧,韩公不会拨出太多的钱帛给环庆路渡过这一难关,会拨出,可拨出的钱帛有限,然而用场却很多。这一点钱帛不能交给华池县,再说,如果强军,用嘴说不行的,老夫意思你明白吗?”

    “下官会意,必须象下官那样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三军将士才乐意认真训练,也敢于战斗。可是国家一是财政吃紧,二是蔡公必须顾全大局,如果专门调款项优待华池县,其他将士必然不服,未起到好作用,反起到坏的作用。可这么多官兵想调动起积极性,需要不少钱帛,那个酒就会成为关健。”

    “中的也,所以老夫听说西夏人禁酒,老夫有些头痛了。”

    “蔡公,勿用担心,那个酒嘛……”王巨嘿然一乐,又道:“蔡公,请看好戏。”

    “哦,有何妙策?”

    “自有妙策,不过我正派人打听具体的情况,等到消息反馈回来,我就会有解决之道。”

    “那老夫就放心了,另外再说一件事,听说那个酒极耗粮食。”

    “这有点,但蔡公勿用担心,虽然耗粮食,但下官于华池县大修水利,又鼓励百姓耕种,甚至出台一些措施,鼓励百姓饲养耕牛,今年粮食的增产足以能保住酒的消耗。”

    “这终是有些不美,你的眼界低了……”蔡挺顿了顿,没有再批评,毕竟王巨还年青,能有这种思路很不错了,而且政绩与军功,都是第一流的。这是大宋未来的一个重要人才,只是现在还处于成长期,定下来有所不足。因此话锋一转:“如你所说,秋后粮食会极为宝贵,只要庆州有足够的粮食,老夫就敢从后方调来足够的兵力。否则大敌来犯,仅是粮草一项,就拖垮了行军速度。”

    “那怎么办?”

    “这样,我在京兆府担任了一段时间转运副使之职,在哪里也有几个朋友,我写一封信过去,你派那个什么朱家的人去京兆府买酒扑,运费贵点,你不是运粮食,而是运酒,再说那边的粮价比这边要便宜,折下来运费不会增加多少。而且你主要是卖给西夏人,与京兆府的商贾也不会发生冲突。酒的问题解决了,粮食的问题也解决了。你看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