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只知道陛下对他们的文章好像不很满意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仕途。
再有那根本没有任何规划和人生目标的就欢喜的觉得又过了一关终于可以做官去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一点也不奇怪。
李破也不在意这些人中间有人在十年之后嗯二十年之后赴约那就说明此人很有才能可以重用一下。
而以此次科举的过程以及参考人员的质量来看实在够呛。
等过上几年也许才会来到人才大量涌现的时节他琢磨着那时再放**下录取生员的数量也就能够为官员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了。
他又在太极殿中待了一段时间士子们辛辛苦苦作出来的文章虽然不怎么样可他还是得看完再说。
其实这和之前的计划已经不同按照礼部呈上来的章程。
他要和礼部的官员当廷阅卷然后还要找出几篇精彩些的文章出来和进士们做一下交流和互动这才是真正的廷对。
可最终李破觉得不用这么浪费时间直接以训诫结尾好在魏征已经准备去洛阳赴任了不在身边不然又得听其唠叨。
这会李破把孙伏伽的文章拿了出来把其他试卷交给礼部的人。
孙伏伽的文章自然和那些年轻的进士们不同任职左谏义大夫的他对科举极为熟悉知道朝廷之前做了哪些努力也晓得朝廷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而身在朝中听到的见到的东西也是进士们难以比拟的优势。
只是他不可能把这些都展现在文章当中他必须得选取一个角度这是朝臣的基本素养进士们所欠缺的恰恰也正是这些最为基本的东西。
孙伏伽很取巧的将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度拿出来和科举制度做出了明确的对比。
这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九品中正制之所以在前隋时被明确废弃已经证明它不再适合朝廷的运作。
在九品中正制之下入品的贵族大姓豪门迅速腐化堕落庶族人才涌现却得不到重用百姓们难以忍受上层的盘剥生活越来越是困苦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于是时不时的爆发起义。
从魏晋开始再到南边的宋齐梁陈北边的北魏东西两魏以及北周北齐各国短命的王朝纷纷涌现。
这不是天下割据所能全部解释的清的其中一大部分都可以归咎于九品中正制。
所以科举制度的优势也就非常明显。
而孙伏伽并不认为科举制度可以彻底取代察觉制度他建议朝廷双制并举缓和贵族和庶族的矛盾而非强硬的依靠威权帮助一方打倒另外一方。
从这里就能看的出来孙伏伽认为开科取士之途是为那些庶族准备的贵族们也能在其中分一杯羹却再也无法独占。
这无疑有利于朝廷取贤纳士可却不能做的太过还是要为贵族留下些余地这样才能保持权力架构的稳定。
有评断有策略甚至于都没提这次科举产生的种种乱象更没有涉及南北之差异也没有从自己的职位出发要求朝廷对科举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好文章从根源上为科技大考寻找着理论基础非常符合现下的大局。
礼部官员挑出了几份试卷奉上给皇帝。
李破依次看了看也还不错起码都是围绕着科举应试这个主题来的没有杂七杂八的挑刺说的都还算实事求是。
可这些文章和孙伏伽的比起来无论立意还是内容以及最后的建言部分都过于稚嫩差距明显。
李破把孙伏伽的文章递给礼部的人传阅笑道:“就点孙伏伽为榜首吧将这篇文章传出去省得有人不服。”
大家尴尬的笑了起来孙伏伽的乱入确实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礼部侍郎杜淹倒是为孙伏伽说了句话“这些文章分量不足若无孙大夫这状元怕是要被人看轻啊。”
李破看了一眼杜淹笑道:“既无异议那就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