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开创时代(求月票)(第1/4页)  帝国的朝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00!

    是一个新世纪的分界线,同样也是一个新纪元,至少对于东北而言1900年,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分别,这一年,在经过近十年的积蓄之后,东北的工商业经济有如井喷似的发展着。

    有一个最简单的数字可以证明一切,在1899年,东北的钢产量包括仁川在内只有72万吨,而在1900年,却突破了150万吨,增长了超过一倍,这既是得益于鞍山钢铁厂的投产,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东北对钢铁的需求,那一年美国生产了1035万吨钢铁,德国为665万吨,英国498万吨,俄罗斯221万吨,法国159万吨,也正是在那一年,东北移居世界第六。

    数量如此之多的钢铁,被迅速增长的东北的铁路以及工业所吸纳,而在1900年,一个全新的工业门类,却在悄然无声的出现于东北。经过多年的发展,1900年,在政府的主导下,东北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年既制造了三千辆,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

    在1900年以前,东北的汽车展览都是以自行车和其他机械产品的展览会的分展的名义举行的。而从1900年开始,大量的新闻媒介和广告开始为汽车宣传造势。也就是在这一年,东北总督的出行工具换成了汽车,马车被总督府淘汰了。而早在一年前,也就是1899年,唐浩然便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乘坐汽车出行的官员。当然,出于对汽车可靠性的担心,那次出行搭乘的专车后面还跟着一辆用来应急的马车,这也在当时被传为笑谈。

    而在1900年后,总督出行乘坐汽车的行为却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事情,且政府公务机关的汽车亦开始取代马车,依如在电话的推广过程中一般。政府成为了汽车的推动者,也正在总督府以及官厅的带动下,汽车作为一种新颖的交通工具得到了被人们迅速接受。

    这一年为了推广汽车,东北总督府农商部发起了从大连至上海的“汽车大赛”。经过20天零52分钟的奋战,东方汽车公司派出的选手驾驶东方牌汽车车越过各种土路,第一个冲到了终点,而在它的身后,是数百辆来自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汽车。其中半数未能完成这一赛事。

    在1901年的东北,已经生产了3.5万辆汽车,尽管其中三分之一为政府定单,但其中两万辆的定单却来自国内外,而最为惊人的恐怕就是其产量,这一年,东北生产了三万辆汽车!而之所以能够生产数量如此众多的汽车,完全得益于东北商学院的那位管理大师泰罗在过去多年间做的试验——生产流水线的试验。其在《科学管理研究》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动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和设想。

    而早在1897年,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流水线在沈阳兵工厂的步枪车间建成,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到1900年的夏天。沈阳兵工厂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的环节,工人之间的分工更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了。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联系在一起。

    也正是在那一年,面对激增的汽车定单,新成立的东方汽车公司决定开设自己的生产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的投入使用,改变了东北的工业,而对东方汽车公司的改变更是巨大的,在这一年在东方牌轿车受到人们的追捧时。“民生”牌2.5吨卡车完成试制,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由十辆“民生”卡车组成的车队,完成了里程长达3.5万公里的试验。而与“东方牌”汽车诞生时,其通过新闻报纸等方式为汽车宣传造势不同,这种使用55马力柴油机的“民生”牌2.5吨卡车,却是悄无声息的投入生产,而它的第一个采购者是军队。

    1901年10月,东北军向汽车公司下达了三万辆“民生”牌2.5吨卡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