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2章 开挖苏伊士(第1/2页)  宋起波斯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巴库,从公元8世纪时,就已探明这一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9~10世纪时开始开采石油,12~15世纪这里的石油运往东方各国。据史料,阿塞拜疆于公元10世纪就有挖井汲油的记载,这里的石油具有埋藏浅的特点,只要挖到地下10~12米即可出油。

    不用问,在这里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采油区,以供应华夏岛所需的消耗。自从赵伏波到达这里之后,主要在建立三条道路和两个港口为主要任务。一条是由巴库通向波季的铁路,另外一条就是从这里通向华夏岛的海上商路,它将经过黑海、地中海和未来的苏伊士运河到达华夏岛。

    此刻在木刺夷之战中俘虏的奴隶们已经开赴运河区,虽然这样的施工要慢些,但现在已经开始了。虽然施工的人有着良好的工具,但并没有什么动力的挖掘设备,但施工手段却是这时最快的一种手段。那就是高压水,虽然华夏帝国提供不了蒸汽的挖掘机,但有火药和风力、水力混合动力。

    在阿拉伯大地上,主要为沙石结构的土地上施工,倘若用铲子一铲铲去挖,那实在是一种相当笨的办法。马丁记起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埃及的工兵就是用高压水龙的以色列人控制的运河段的河岸上,冲开了对方的河岸以及沙堤,从而使自己的军队得以迅速渡河。

    因此,开掘苏伊士运河使用的工具,是足够的已经量产的火药与高压水龙。虽然比起挖掘机械来,这依然是相当原始的设备,但不要紧相信“华夏军”会在将来的战争里取得足够的俘虏。当然,开掘运河马丁也吸取了他所知道的运河开掘过程之中的教训,那就是瘟疫横行,埃及人劳工死亡达12万人。

    所以这一次使用的相对好的那种帆布活动房,另外也要求每个营地构筑都要先建立相对卫生的生活区。甚至为此“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拿出了水过滤系统以及那种海船上用的离心式淡水生产设备。这当有效降低霍乱以及痢疾以及其他流行性疫病的发生。另外一种东西就是大蒜,这玩意可以说是防止多种肠道疫病的好食品。

    苏伊士运河的工作起自苏伊士城,虽然单头施工的速度不会快,但此刻“华夏帝国”手中的劳工也不多。除过不付工资的战俘之外,还有来自亚丁行省、其他阿拉伯地区以及埃及的劳工。在保证提供足够食物的情况下,这些劳工基本上要不了多少钱,因为诸地的国王们更喜欢军火。

    运河区,则已经在巴格达哈里发木斯塔辛、埃及王国的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叙利亚的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支持下,这里成为华夏帝国的固有领土,除过运河本身之外,运河两侧5公里范围内,全都是华夏帝国的领土。同时这些阿拉伯帝国的元首们,也用“伊玛目荣耀”来号召阿拉伯百姓,为了“幸福之路”而参加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随着运河的施工的进度,同时运河两侧还会有各一条铁路以及公路通行的道路。这些道路一是因为施工时运送物资所需要的运输能力,另外就是在将来华夏帝国在面对入侵的时候,可以用这些快速道路让自己的军队迅速调动。

    当然,此刻的工作仅仅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而且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在完成了对拜占庭帝国以及对钦察汗国的作战之后,才有可能大规模开始的。这种看法包括了埃及王国的国王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以及叙利亚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两人。他们并不愿意派出过多自己国家的劳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并不想让自己国家农业发展停滞。

    因为他们对于“华夏帝国”的忠诚,他们获得了来自“渗灌”以及自然肥料的生产方法。并以此两个国家在干旱地带开辟了大量的属于国家的新农田,方法是只租不售,向国家交纳不多的税收,只要不弃耕租种者就可以永远使用这些土地。作为这时的游牧业比较发达的埃及以及叙利亚,这种依附城市存在的农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